星期日, 3月 05, 2006

American Idol

今時今日才講 American Idol 似乎很 out ,但其實一直以來我都沒有看過 American Idol 這個節目,很大程度是由於 William Hung 和殘酷一叮的關係,以為這只是個胡鬧的無聊節目。

但近日因為有網友的推介,而看了 seson 5 的其中幾集 American Idol ,看完之後我就發覺,那個叫“殘酷一叮”的 wannebe 根本無法可比,除了舞台、評判席和觀眾席的設計,以及片頭的設計都是照抄外,“殘酷一叮”節目的內容,卻是很不堪。

American Idol 絕不是殘酷一叮那種胡鬧節目,是一個很認真的偶像競爭比賽,每個參賽者本身都曾經很努力去學習歌唱技巧、表演以及形象,入圍的每一個都有一定程度的水準,而不是那種古靈精怪,又表演魔術、又打功夫,莫名其妙的表演。

評判也是很有份量,不是殘酷一叮那些幫公司打工的藝員、歌星,而是唱片公司的高層,例如節目的創辦人 Simon Fuller 便是一手發掘 Spice Girls 和 S Club 7 的人,而評判之一的 Simon Cowell 則是 BMG 唱片公司的行政經理,另一評判 Randy Jackson 則是唱片監制,他監制過的唱片包括有 Madonna , C?line Dion 等頂尖歌星,單從評判陣容來看已經份量不輕。

每一個參加者表演完畢,評判是會有很尖酸刻薄的批評,這是節目的其中一個賣點,但評判並不是嘲弄參加者的那種,而是以很專業的角度,從參加者的歌唱技巧、演出風格、形象、個性等方面作出批評,並提出改善方法,這些意見雖然很尖酸刻薄,但卻是很專業,觀眾在聽評判尖酸刻薄的評語同時,也會學到作為一個歌星偶像所需要的知識,特別在歌唱技巧方面,觀眾可以感受到一個平凡人需要作怎樣的努力,才可以成為一個偶像。

參賽者經過一輪又一輪的淘汰,觀眾會看到他們在被批評後所作出的改變和成長,同時觀眾本身也投入一個偶像的成長過程,結果,American Idol 的收視一季比一季好,第五季的 American Idol 依然可以大比數打敗戲劇節目,成為收視冠軍。

事實上,American Idol 的目的,是很認真的希望發掘人才,例如第一季的冠軍 Kelly Clarkson 在勝出後,真的能夠得到唱片公司的合約於樂壇發展,並且在格林美音樂獎獲得兩個獎杯,絕不兒戲。
因此節目並不會刻意的去做些醜化參加者的事情,相反節目強調專業,強調參加者會如何努力去改善演出技巧、風格和藝術內涵,令觀眾接受自己,為的,就是要成為 American Idol ( 美國人的偶像 )。

人們在談論 William Hung 時,都喜歡拿他那句“ i already give my best ”,但是 William Hung 還有另一句很小有人說起:“ I have no Professional training in singing ”
如果一句 give my best 就能取得認同,那麼那些每日去練習、反省自己、改善技巧的其他參賽者,又沒有 give there best 嗎?至小,在其他參賽者當中,就有很多真正去參與歌唱訓練,每天苦練技巧的人。相反,一個根本沒有在歌唱上下過苦功,然後被批評就說一句“ i already give my best ”,卻竟然被吹捧。

是不是 give my best 就等如天下無敵呢?但是最癲倒的還是 TVB 那個“殘酷一叮”,竟然將這種惡趣發揚光大,還聲稱自己是模仿 American Idol 。

“雖然我沒有受過專業訓練,但我已經做到最好”,然而另有俗語云:“台上一秒鐘,台下十年功”,但現在卻似乎有人在推崇一種:“台上一秒鐘,I already give my best ”,我看見很多歌星明星,都很深信這種價值觀,台上一秒鐘,勝過台下十年功,這是否我們的電視台 ( 在專營權下僅有的無可選擇 ) 、藝能界希望帶給觀眾的價值觀呢?

比較接近 American Idol 的 wannebe ,應該算是國內的“超級女聲”,不過我只看過一兩集的超級女聲,但從勝出者如李宇春、何洁、張靚穎等在樂壇的發展來看,超級女聲的確可以和 American Idol 比較,不過 American Idol 除了“女聲”,其實還有“男聲”的,只選女聲不選男聲,有點奇怪。值得一提的是“女聲”勝出的並不是一個標準美女,這反映觀眾其實對歌唱的實力是有一定要求的,不過超級女聲好像和政治拉上了某種關係,導致這個節目可能可一不可再,以後還有沒有“女聲”呢?還是只能有一秒鐘 give my best 的“殘酷一叮”?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