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2月 31, 2005

YY 精神

偶然從一些大陸的 blog 看到有人說 YY 精神,我也不知道 YY 精神是甚麼,於是我又發揮打爛沙盤的精神,加上互聯網社群的幫助,終於明白何謂 YY 精神。
YY 原本是指意淫,即是那種半裸不露但又很誘惑的美女照片,就是很 YY 。不過發展下來變成另一個意思,現在說 YY 就是指把一些原本很無聊的事情變成了很高深偉大的東西,最好要有歷史証明,還要有理論支持,有時只是貪玩,但有時卻很認真,最重要是夠原創。
早前大熱的電車男,興起了很多對御宅族的研究,那種終日躲在家裡,對某一種東西沉迷,例如電玩,並沉迷到如專家一樣,這種對電玩的熱情也是一種 YY 精神。
然而在互聯網世代,人們就是需要這種 YY 精神。
我這個神神化化 blog ,其實也可算是一種 YY 精神。

星期二, 12月 27, 2005

耶誕不屬於耶教

每年耶誕節,這個問題又被熱烈地討論起來:耶誕節,其實和耶穌無關,也不是一個耶教節日,然而,一些耶教徒還是會走出來,提醒人們耶誕是慶祝耶穌誕生。

我們都理所當然認為耶誕節一定是十二月廿五日,然而耶誕在耶穌教內一直都不是一個有一致共識的節日,事實上有許多福音派耶徒和一些小數派系都是不慶祝耶誕的,另外東正教的耶誕節是在 1月7日,所以耶誕根本就不是一個權威節日,如果有人說十二月廿五日是耶教的專利,這是不成立和武斷的。

許多人都知,耶誕原本是慶祝太陽神誕生的,耶教徒本來沒有慶祝耶穌誕生的習慣,至小在一世紀前並沒有耶誕節這回事。
但最初的時候也不是以慶祝耶誕生為主的,十二月廿五日本來是記念當時的羅馬國教─密斯拉教的太陽神密斯拉誕生,即使到後來君士坦丁掌權,把羅馬國教改為基督教後,也沒有改變十二月廿五日慶祝密斯拉誕生的習慣,到了至小在公元五世紀才開始加入耶穌誕生,但和密斯拉誕生還依然是一併慶祝的節日,後來由於羅馬實施統一宗教政策,對異教不斷打壓下,密斯拉教才在羅馬漸漸式微,而太陽神節也開始和耶誕分開,在越來越小人慶祝太陽神節之下,十二月廿五日就成為耶誕節日。

太陽神密斯拉原本是波斯 ( 即現今的伊朗 ) 神話中的光明之神。生時手執火炬,身佩大刀,生在聖泉旁的一棵聖樹下,為大地之子。他很快騎上賦予生命的宇宙之牛,後來密斯拉把它殺掉,牛血澆灌了草木。這件事跡成為宰牛以求五穀豐登之儀式的原型。
密斯拉作為光明之神,和希臘的太陽神赫利俄斯、羅馬的不可戰勝的日神聯繫在一起。首次書面提到密斯拉的時間可追溯到西元前1400年。而今時今日在巴基斯坦和伊朗一帶還依然可以找到密斯拉教的蹤跡。

在許多討論中看到一些平反節日的言論,指要把耶誕還原太陽神節。其實我認為太陽神節是不值得平反的,因為密斯拉教和耶教一樣,都是一個為政治而設計的宗教。他原本是波斯拜火教的一個派系,(拜火教又稱瑣羅亞斯德教)密斯拉教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興起。如果想知道密斯拉教是怎樣,其實只要看看基督教就知,因為早期基督教是沒有教會、制度和人事架構,基督教的教義、制度和人事架構是完完全全從拜火教全套復制的,基本上把拜火教的阿胡拉·瑪茲達代入耶和華,安格拉·曼紐代入撒旦或魔鬼,密斯拉代入耶穌,除了所讀經典不同之外,拜火教跟本就是和基督教完全一樣的。

拜火教的善神阿胡拉·瑪茲達每一千年產生一個兒子,並指定第三個兒子為救世主,於是有人認為耶穌便是這位救世主,而這種信仰產生了摩尼教,是早期基督教的其中一個派系,也是對基督教影響最深遠的其中一個派系,他是令基督教滲入拜火教教義的主要原因,也是為甚麼現在會有耶誕節、復活節以及教會結構、各種人事架構如主教、神父、牧師等,全都是承傳自拜火教的。

所以我認為這種節日根本不值得復興,因為這個拜火教並不是甚麼好宗教,他是造成基督教變質,造成了早期教會的黑暗時期,以及種種基督教惡行的原因,但是現今許多主流教會還依然是在奉行著拜火教教義的,所謂基要派、原教旨主義、國度復興等等,所謂的復興,若細看其信仰內容,其實是復興拜火教,根本就不是基督教。

但如以耶教為準呢?十二月廿五日同樣不屬耶教專利。
有一個論調說耶穌從來沒有吩咐基督徒慶祝他的生日,所以有些基要派教會都不會慶祝耶誕的,例如平安福音會,又或者如亞美尼亞教會不慶祝耶誕,但重視主顯節。
即使需要定一個耶誕,但也不一定在十二月廿五日,例如東正教慶祝耶誕的日子是1月7日,除此之外,也不是全世界耶教教會都是在十二月廿五日慶祝耶誕,有許多地方的教會,都是在十二月廿四日到第二年的一月六日定為耶誕節節期(Christmas Tide),然後在這個期間決定慶祝日期。

耶誕是沒有一個固定的日子,慶祝耶誕也不是一個合乎信仰的行為, 耶誕 ─ Christmas ,即是為基督(Christ)做彌撒(Mass)的意思,在初期教會根本沒有這回事。而且為耶穌做彌撒也是莫名其妙的,因為在彌撒中,是耶穌分施所得到的恩寵與功勞,那麼,為耶穌做彌撒,就是把恩寵與功勞分施給耶穌,這合乎耶教信仰的邏輯嗎?

所以十二月廿五日並不是耶教的專利,這並不是一個耶教的專用節日,任何人在這日假期都有權以自己的方式慶祝,沒有甚麼應該不應該。反而最需要想應該不應該慶祝的,是耶教徒才對。


參考書目:
《美國百科全書(Encycloclopedia Americana)》
陳志強《拜占廷學研究》
吉本《羅馬帝國衰亡史》

參教網站:
  • 天主教的彌撒(感恩祭)是什麼
  • 基督徒應否慶祝聖誕節?
  • 聖 誕 的 啟 示
  • 本教會不慶祝聖誕
  • Mithraism and Christianity
  • Mithra: The Pagan Christ
  • 東方三博士
  • 星期日, 12月 25, 2005

    韓農 VS 港警

    近日在香港的灣仔上演了一場尚算精彩的 Battle Royal ,成為這幾日的城中熱話。

    灣仔,平日只是一個繁忙的普通街頭,但自政府宣佈舉辦 WTO MC6 會議,就注定他的將有一個不平凡的經歷,在 MC6 舉辦期間,這個繁忙的灣仔街頭會變成一個全世界用來角力的擂台,等如你 book 了拳王泰巨和荷里非特在紅館比賽,就不能祈望那是一場索拉奇藝坊的馬戲表演。

    在灣仔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場內”,是各國代表利益的勾心鬥角,是另一種方式的 Rumble ,然而一般公眾對場內興趣不大,反而12月17日星期六發生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場外”的 Battle Royal 卻變成了 main event。

    場外是一場韓農 VS 港警的 Battle Royal
    港警代表:
    人數:根據香港警務處長李明逵在記者會上說,當日動用了全港三份一警力,根據香港警務處網頁資料,全港約有 27,754 個紀律人員,三份一即約九千人左右。
    裝備:鎮暴裝甲車、胡椒噴霧、催淚瓦斯、警棍、消防水喉、頭盔、防暴盾。
    動力來源:日常工作壓力,根據女警日記:『有得打,勁開心』可想像港警平日面對如千斤般壓力,所以他們急不及待,準備發洩。
    目標:阻止示威者干擾 MC6 會議,便會議順利進行,順便在抗暴過程中發洩精力。

    韓農代表:
    人數:約一千五百人。
    裝備:保鮮紙、雞蛋、竹竿、米袋
    動力來源:被歐美大國以農業補貼等方式,低價傾銷,強佔其農業市場,在長期欠債和農產品沒有市場的情況下,生不如死,因此視 WTO 為洪水猛獸,不惜以死相諫
    目標:阻止 MC6 會議達成任何會危害其生計的協議。

    Let's Get ready tooooooooooooooo Rumble !
    早在政府宣佈舉辦 WTO 的 MC6 ,港警已經開始作出一切防暴特訓,並呼籲市民在 MC6 期間儘量不要到灣仔區,多間小學及商店都決定在會議期間休息,電視廣告宣傳 MC6 期間交通會有特別安排。
    另一方面「民間監察世貿聯盟」因政府宣佈舉辦 MC6 而成立,經過一年的籌備,組織全球反WTO團體,協助各國示威組織在港活動。
    十二月十日,各國示威組織相繼到港,各類示威活動已陸續展開,各種反世貿口號如:JUNK JHNK WTO !NO NO WTO !在示威者中不斷呼喊。
    十二月十一日,WTO 會議開幕,第一次大規模反世貿大遊行,韓農在示威區和港警第一次交鋒,跳海成為活動焦點。
    第二天,韓農繼續在示威區和港警交鋒,焦點是韓農徒手搶走港警防暴盾達十四個之多,事後全數交還,握手完場。
    到了第三天,經過兩天和港警交鋒,韓農決定了進行一個較溫和的行動,以三步一叩禱表達世貿對農民所造成的傷害,同時在銅鑼灣、尖沙咀等鬧市派發傳單,向港人交代其示威目的,感動了香港市民,支持韓農反世貿的人越來越多,甚至有港人發起絕食來支持反世貿示威者。

    韓農先小人後君子:如果 MC6 達成甚麼危害其生計的協議,不排除會有更激烈的行動。
    12月17日,會議還未就取消補貼達成共識,韓農決定要衝入會展中心抗議。港警出動三份一警力,逾九千港警嚴陣以待,千幾名韓農示威者兵分三路誓要強攻會展中心,兵力懸殊之下,幾名韓農竟然殺出血路,在中環廣場突破防線,幾乎可以衝入會展,但最後也被強大警力及時制止。

    港警驚覺韓農的行動策略、組織性和團結是如此利害,終於失常暴走,以消防喉當做水炮,胡亂噴射,連在場記者也遭殃,又失驚無神發射催淚彈,從有線電視直播中,發射催淚彈時連港警都未準備好防毒面具,大家齊齊中招。結果韓港雙方越來越亢奮,最終變成暴力事件。但是示威者在催淚彈下節節敗退,然而港警的情況也是狼狽不堪。

    終於大部份示威者都成功驅散,但莫名其妙地有900多人被困在街頭,用了幾乎一整晚時間才能安排拘留。

    其實,韓農的示威行動不是要以挑戰港警、殺人或破壞香港社會安寧為目的,亦沒有相關之行動,他們的行動唯一目的,就是要衝入會展,表達意見,這不能算是一種騷亂,而是一種公民抗命。
    然而許多人不明白何謂公民抗命,因為全世界對於示威行動的鎮壓,一般都把警方視為壓迫者的代表,而示威者往往會有受害者的影像,如果明白公民抗命,就應該會理解韓農的行動。但是香港一般人對於犯法行為都是較否定的,所以對於韓農的行動,態度似乎是:雖然體諒,但不同意。

    催淚彈一般是在群眾失控,並有危害普通市民性命危險的情況之下,才會用來作為驅散群眾之用,然而使用也是有一個原則的,就是要先提出警告,在警告無效的情況之下才會施放催淚彈。
    但是從有線直播的新聞片段中可見,港警在施放催淚彈時,並沒有作對普通市民構成性命危險的行動,例如放汽油彈、脅持人質等,都沒有出現。另外在施放催淚彈時,也沒有先作警告,可以從新聞畫面中看到,連警察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要放催淚彈,大部份站在最前的防暴警察都沒有帶上防毒面具,當催淚彈落下,有一種示威者和港警都一併被驅趕的效果。

    賽後分析:
    九千幾警力在處理千幾韓農的示威行動,竟無法有效驅趕,最後要動用催淚彈,其實是很失敗的,如此狼狽,明顯是沒有防暴經驗,如果以這種質數,實在很令人擔心港警在面對真正的恐怖份子時會怎樣。


    相關資料:
  • 反WTO抗爭激烈 港警逮捕900名示威者 41人受傷
  • 反WTO香港鬧區變戰場
  • WTO第五天 警民再爆衝突
  • 反WTO 港爆歷年最嚴重衝突 港警武力清場 逮捕九百人農業出口補助 2013取消
  • WTO衝擊農工 弱勢難存
  • 星期三, 12月 21, 2005

    耶穌受難記 version 2.0 追加版

      這一天,希律被羅馬分封為猶太王,從羅馬議會走出來,向人們揮手致意。
      希律王的路途其實並不順暢,很多城市對希律的領導權都有異議,以致當時耶路撒冷一帶常常都有廣泛的內部戰爭。
      他用了四年的艱苦的戰爭才能控制耶路撒冷,他把耶路撒冷已被毀掉五百年的聖殿重建,又為聖殿捐了很多財物,羅馬的猶太人也以耶路撒冷的聖殿為榮,並樂於捐獻,耶路撒冷慢慢便繁榮起來。但是,希律王家族內部還是存在很多鬥爭。
      王室中爭權奪位的鬥爭不斷,宮庭間的勾心鬥角異常激烈,希律王也慢慢變得多疑和神經緊張,希律王甚至要殺死自己的三個兒子,以讓他家族的長子可以繼王位,可見當時的鬥爭是如何激烈。
      
      希律王逐步擊殺任何影響他王位的人,這時,一個小孩的誕生讓他焦慮。
      
    『猶大地的伯利恆阿、你在猶大諸城中、並不是最小的.因為將來有一位君王、要從你那?出來、牧養我以色列民。』
      
      這小孩便是耶穌,他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他流著最純正的猶太王族血統。
      耶穌的父親約瑟得知自己被牽涉入王族鬥爭,並且有殺身之禍,於是帶同小小的耶穌,逃亡到埃及去。

      約瑟一家安頓在加利利,當木匠以隱瞞自己王族身份。
      約瑟為了保住兒子性命,甚至不敢承認自己與耶穌的父子關係。

      就是這樣,耶穌的王族身份一直隱瞞著,一直都沒有人知道,直至施洗約翰的出現。
      耶穌一天一天的長大,有一天在約但河遇到猶太高級祭司施洗約翰,施洗約翰其實是特意到加利利找耶穌的,因為,他要告訴耶穌關於他的獨特身份。
      起初耶穌還不敢接受,他過慣了優哉游哉,實在沒興趣加入王族的鬥爭中,但,他也知道自己這獨特身份是無可推卸。
      
      耶穌:「原來我是皇族後人,難道,我真的要去當猶太王?」
      
      要征服猶太人,首先要征服他們的信仰,耶穌為了要成為猶太祭司,便開始四處傳道,憑著他在埃及所受的教育,在民間學得的醫學智識,很快便建立起自己地位。
      
      施洗約翰一直協助耶穌建立地位,但這一舉動卻導致施洗約翰最終被希律王處死。

      這一天,希律王也死了。

      耶穌收到這個消息,便立即與他的信徒回到耶路撒冷,他以為希律死後,他就可以當猶太王,但是,這段路還有很長要走。
      為了要實現猶太先知們預言的那樣,他特意騎小騾進城。耶穌高調地回耶路撒冷,不過在耶路撒冷內並沒有人知道他是誰,人們異口同聲都問:「這人是誰?」
      他確實離開耶路撒冷太久了,與王族間的實際關係又太疏離,跟本沒有會人相信耶穌是猶太王子。
      
      耶穌在耶路撒冷雖然不停地招兵買馬,但頂多只是一個小小的流氓頭目。其實,耶穌並不嚮往當猶太王,每當他被人問到他的身份,他總是支吾其詞,他不想當猶太王,他只是想承繼施洗約翰的高級祭司職位,所以他到處去跟祭司辯論。
      為了要証明自己有能成為高級祭司職的資格,他必須要按猶太先知們的預言,讓自己變成預言中的彌賽亞,他按著先知們所預言的去做,跟他的十二個門徒,開始策劃一場受難儀式。因為必須通過這儀式,才能被當時的猶太人確定他的祭司資格。
      當時由一個叫猶大的門徒,憑著他和當時祭司長的關係,加上耶穌對猶太拿撒勒派教義的認識都讓祭司長們讚賞不已,因此,在祭司長的協助下,便開始籌備這場受難的祭祀儀式。
      原本,這祭祀儀式只是以羔羊的血來作祭,但是,耶穌怎樣也沒有預料到,這些計劃竟被誤會,甚至在最後演變成一個反政權的行動。
      
      耶穌在加利利長大,從小便脫離了王室生活,加上自小驕生慣養,思想單純,他以為自己是猶太王子,回耶路撒冷當猶太王本是理所當然,而且他也已經放棄了當猶太王的念頭,但他跟本不知道權力鬥爭是如何殘酷。這次受難儀式,最後竟變成一場惡夢。
      
      但是由於他高調的回耶路撒冷,又到處宣傳自己是彌賽亞,結果引起某些忠於民族的猶太人以為耶穌是為了光復以色列而來,對他充滿祈望,但另一方面又招到當時的法利賽人和已經被羅馬化的猶太人針對,他們認為耶穌是個叛亂者,並準備率領水手和窮人制造暴亂。
      
      希律王死後,朱迪亞繼位,但朱迪亞只是一個傀儡,他並沒有實權,他當時被一班猶太人控制著,王室中的鬥爭比希律王時更加激烈。
      
      在當時混亂的政局中,任何風吹草動都會觸動當權者的神經線,耶穌這個名字,很快便傳到巡撫彼拉多那裡。

      猶太人和法利賽人都要把耶穌治死,但是彼拉多卻有另一個想法。
      彼拉多深知猶太人有一種對宗教的狂熱,他明白到,如果能利用到耶穌在宗教上的知識,或許可以借猶太人的力量,去平定內亂。

      他得知耶穌正籌備一場受難的祭祀儀式,他更推波助瀾,原本耶穌的計劃中是以羔羊的血來作祭,但彼拉多徵詢過祭司的意見,公牛和山羊的時代已經結束,現在已經進入雙魚座時代。所以公牛和山羊的血、斷不能除罪。他們認為耶穌應該以自己的血來作祭。
      因此,彼拉多為耶穌決定了這場十字架贖罪儀式,並大肆宣傳。
      
      對彼拉多來說這是一場賭博,勝了的話他便可以在朱迪亞面前領功,並且他要透過對耶穌審訊,去以提升自己的威望。若不成功的話他其實也沒甚麼捐失,因為耶穌和他的門徒只是當時許多起義小黨派的其中一個而已,所以彼拉多跟本不用關心耶穌的死活。
      
      耶穌怎樣也沒想到,竟要用自己來作祭,釘十字架本來是羅馬刑罰,耶穌和他的十二個門徒怎樣也沒想過最後竟會演變成一場玩命遊戲。
      
      可是大局已定,騎虎難下,他們只能叮囑負責執刑法的人萬事小心,必須要保住耶穌的性命:「他的骨頭、一根也不可折斷。」
        
      釘十字架本來是羅馬刑罰,釘十字架根本就是羅馬刑罰,與贖罪儀式扯不上半點關係,與任何祭祀儀式也扯不上任何關係,彼拉多的祭司當然知道這點,彼拉多的祭司同時也知道,耶穌是他們要當高級祭司這職位的一個障礙,耶穌這個人一定要剷除,需知道權力讓人腐化,利益當前,道德暫置一旁,耶穌的死活,跟本沒有人會關心。

    世界還是不公平

    世界還是不公平

    MC6 終於完結,但 WTO 卻曲未終,人未散。
    人未散,因為有些示威者還依然未離開香港,他們正被警察扣留。
    但我不是太關心,因為這些問題終會解決的。

    但是 WTO 的問題卻不容易解決。
    香港宣言達成了取消農業補貼的共識,但時間不是原定的 2010 ,而是 2013 ,然而,這並不算是甚麼談判突破,因為歐盟和美國在發展中國家農民因補貼而受打擊的不公平現實下,他們是必須要讓步的,然而 2013 是否真的為一種讓步?

    因為免關稅、免配額限制仍舊是對於美國和已開發國家等大國有利,雖然宣言決定在2008年之前落實對低度開發國家免關稅、免配額限制,但是對於低度開發國家來說,他們跟本沒有足夠實力,去利用免關稅、免配額的優勢,去打入大國的市場。相反,在 2013 年取消補貼之前,大國還依然可以瘋狂傾銷,以專利權、或以大量宣傳製造名牌效應,作為支配低度開發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手段。

    降低關稅對於發展中國家也未必有好處,降稅會對一些工業做成損害,因為降稅意味市場必須要進一步開放,為了增加競爭力必須要降低成本,因此生產可能會轉移到一些發展中國家,以較低廉的工資進行生產,廉價勞動的結果將會令許多人失去工作。

    由於農業和非農產品的談判有必須解決的問題,因此服務貿易的談判未得到重視,這也許是一個好消息,然而美國和歐盟都對於開放服務業虎視眈眈,似乎已經有了一套侵略大計,服務業談判肯定是日後 WTO 的討論重點,因此這是一件值得關注的事。

    MC6 的各種談判並沒有為發展中和低度開發國家提供一個光明的前景,各種談判都明顯是由大國主導,特別注意的說,所謂大國主導,就是以大國本身的國情、經濟模式和經濟規律,作為在談判中各種內容標準。
    對於大國的掠奪,不公平貿易,我們還是無能為力,國際示威匯演還是要繼續演下去,直到大家都看厭了,看慣了,麻木了為止。這個世界還依然是不公平,甚至可能永遠都不會公平。

    相關資料:
  • 香港世貿談判最後達成協議
  • WTO問與答:世貿談判前因後果
  • 波特曼:WTO免關稅免配額宣言 不包括紡織品
  • 記者親歷:多哈回合的香港六日
  • 薄熙來:拉米先生很能熬夜 我們也陪著熬夜
  • 英貿易大臣對WTO香港會議結果失望
  • 評析WTO香港會議
  • 富國與窮國:WTO農業對峙
  • 人們在全球化爭拗背後博弈什麼?


  • 電台節目:
    香港人民廣播電台 --《監察全球化》節目
    主題:香港會議之後──世貿十年,總結與展望
    主持:潘文翰、李育成
    http://prhk.no-ip.org/antiglobal/20051219/antiglobal20051219a.mp3
    http://prhk.no-ip.org/antiglobal/20051219/antiglobal20051219b.mp3

    星期六, 12月 17, 2005

    原來 WTO 並未如想像中那樣

    WTO 終於在香港舉行,可惜最大問題是所有報導焦點都集中在示威者當中,特別是南韓農民的一舉一動,成為了是次會議所有報導的焦點,由主流媒體以致到聲稱非一般角度的獨立媒體,報導重點都完全一致,就是示威。

    然而,WTO 並不是一場國際示威匯演,他是世界貿易組織,舉辦的地點是會展。可是媒體似乎對會展內的情況都沒有一點興趣,畢竟示威的確較會議好看。

    結果,要看會展場內的新聞,還是要靠官方發方的新聞,以及外國媒體的報導,這實在令我對香港傳媒十分失望,但同時也慶幸有 internet 。

    然而,會展場內的新聞,其實一點也不悶,而且還很精彩。
    備受關注的農業問題成為會議焦點,發展中國家圍繞著歐美的方案提出批評,認為歐美並沒有滿足發展中國家的要求。
    而歐美國家則認為自己已經作出了最有誠意的讓步,歐盟、美國以及日本紛紛提出自己的援助方案。例如美國宣布其對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援助將從今年的13億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27億美元;日本宣布將在今後3年內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億美元貿易援助;歐盟則宣布將其貿易援助從目前的4億歐元提高到2010年的20億歐元。

    但是由於歐美國家在削減農業補貼和農產品關稅方面始終不肯作出實質性讓步,美國被批評是在拖延削減農業補貼和開放市場,以便可繼續推銷其農業產品到落後國家。

    因此 G20 各部長則一致批評美國和歐盟並沒有顯示出誠意,況且,歐美增加金錢援助只會同時增加發展中國家的債務,對發展中國家並沒有真正好處。

    發達國家不肯削減農業補貼,把產品廉價傾銷到發展中國家,在廉價傾銷下令發展中國家失去市場競爭力,發達國家把市場壟斷,使其他國家失去發展機會,也令工人失去工作和賺取收入的機會。

    WTO 已經進入第四日,但是在許多問題無法達成共識和互不讓步的情況下,WTO 會議成果實在並不樂觀,而農業問題未解決,其他議題也似乎無法展開。

    然而,WTO 始終是沒有基層代表的會議,落後國家的農民、血汗工人以及環保問題等都成為代表用來談判的工具,代表議會者除了要平衡國際貿易需要,同時要面對國內的政治壓力,而小市民卻成為角力的磨心。
    另外有很多國家或地方代表,例如香港,議會代表都不會向當地市民交代 WTO 協議內容,就好像把整個地方經濟當做私人財產一樣,把公眾利益私自放在 WTO 的談判桌上。

    WTO 可說吃力不討好,而且越攪越錯綜複雜,越攪越麻煩,是一個無底深淵。

    星期二, 12月 13, 2005

    另一個 WTO

    最近 WTO 在香港舉辦部長級會議,當中有許多極具爭議的題目,引發許多爭議。
    不過,有另一個 WTO ,這個 WTO 比世貿較小爭議,而且比 WTO 更直接關心對人的一個最基本需要。
    這個 WTO ,就是 World Toilet Organization ,世界廁所組織。
    世界廁所組織(World Toilet Organization,WTO)是一個關心廁所和公共衛生問題的非營利組織,總部位於新加坡。每年世界廁所組織都會在不同的地方舉行世界廁所高峰會(World Toilet Summit),目前世界廁所組織有來自17個國家的會員。新加坡所協會、日本廁所協會、芬蘭廁所協會、台灣廁所協會、美國公廁小便恐懼症候群協會、北京旅遊局都是會員。

    世界廁所組織定每年的11月19日為世界廁所日。

    世界廁所組織官方網站:
  • http://www.worldtoilet.org/


  • 今時今日,連廁所也全球化!

    星期四, 12月 08, 2005

    食米唔知米平

    世界貿易組織部長級會議在香港舉行倒數三周前,韓國國會剛以一百三十九票贊成、六十一票反對與二十三票棄權,通過《世貿組織大米關稅化談判批准案》。

    這意味著在世界大米市場被少數國家壟斷下,韓國的二百五十萬農民將失去了生活保障。開放大米關稅通過,韓國就必須將進口大米的份額增加一倍,使進口大米佔本地消費的百分之八。這將導致大米價格進一步下降,韓國農民將無法繼續靠種植為生。

    由於美國和中國的大量農業補貼,使這些國家的大米能以廉價作出口傾銷,而根據韓國對世貿組織所承諾的低價進口協議,韓國必須要進口較低價的大米。因此韓國在 2001 年開始從美國進口大米,並逐年增加採購美國和中國大米。
    這種進口保護政策使得韓國大米供過於求,而美國和中國的低成本大米成為了韓國的主要食米來源,韓國政府在不停削減國內的供應同時,卻沒有採取配額制度,這使韓國的農民的生產失去了市場競爭力,幾百萬農民失去了生活保障。

    因此,當韓國國會通過《世貿組織大米關稅化談判批准案》時,成千上萬的農民在全國100多個城鎮發起抗議行動。

    全國農民會總聯盟等七個團體組成的“阻止國會批准大米談判結果的緊急對策委員會”發表的聲明中很清楚表達出農民的處境:『議案的通過等於現政府已經給250萬農民判了死刑。』

    韓國國會已經通過《世貿組織大米關稅化談判批准案》,只待香港的世貿會議中的多哈發展議程談判達成妥協落實。因此,對韓國農民來說這是最關鍵的抗爭,他們必須要全力阻止談判達成,才能捍衛他們僅餘的生存空間。

    除了大米,許多農作物如白菜、馬鈴薯、玉米、油料作物、大豆、糖料作物和棉花,都因為傾銷而令全世界各地都有農民因此而變得生活困難,所謂“穀貴餓農,穀賤傷農”,在這種傾銷風氣下,農民只有死路一條。

    因此,在香港的世貿會議舉辦期間,我們可以預期示威者會有異常強烈的反抗,對於他們來說,是生命和尊嚴的抗爭。

    撇開韓國農民利益,我們也應該想想,一個原本能自給自足的國家,為甚麼要放棄自己的資源,而要依賴入口的資源?而這些入口的資源又是以甚麼作為交易?當一個國家逐漸放棄自己的生產,而完全依賴入口,自己放吸血鬼入來吸自己的血,總有一天會被吸乾吸淨,這對是否一種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呢?

    相關網站:
  • 民間監察世貿聯盟

  • 相關新聞:
  • 韓國農民抗議增加進口大米
  • 抗議聲中韓擴大稻米進口
  • 南韓國會通過法案將依WTO協議開放大米市場)
  • 韓國:「開放大米」引來紛爭一片 (簡)
  • 世界大米進出口貿易變化趨勢 (簡)
  • 入世對中國農業的短期衝擊不可低估 (簡)
  • 星期三, 12月 07, 2005

    香港人和內地人始終有著意識形態上的分歧

    香港人追求民主,渴望普選的心,是源自六四事件,六四事件對香港人來說,是一個傷痕,也是香港人和共產黨政府最大的鴻溝,香港人從那時起,對共產黨留下負面印象,投下了永久不信任票。

    可是內地人卻不這樣看,其實,六四事件發生的時候,內地人除了現場人士之外,其實國內一般人對事件是一無所知的,都是拜資訊封鎖所致。而當時在場的人,許多都流亡海外,對於六四一事,在國內都是靠口耳相傳,然而當時共產黨那種誇張的處理手法,如果沒有親眼看見,單憑口述,是很令人難以置信的。
    但香港人和全世界的人都在電視直播中看到全部過程,當時有許多香港人因為到了北京聲援而成為現場目擊者,全世界都記得那年發生過甚麼事。但目擊者只能在海外伸冤,全世界都有人要求共產黨對六四事件作一個交代,但國內始終沒有人要求還六四事件一個公道。

    一九八九年是香港人對民主意識覺醒的一年,但其實香港人的民主意識,是自從一九六零年代的六七暴動開始,從那時開始香港立法局已經發展代議政制。
    但一九八九年的六四事件,卻是血淋淋的一個警號,從那時開始,香港人真正對民主意識覺醒,大部份香港人對民主的追求一年比一年強烈。而當時香港一直積極逐步發展民主政制,早於一九八八年便已實現了全民直選市政局議員,在一九九一年甚至實現了立法局第一次全民直選。

    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立法局被解散,變成立法會,市政局被取消,以區議會代替,區議會中又有大部份委任議員,民主步伐大倒退。
    加上經歷了建華之亂,大部份香港人更感受到民主倒退,並感到對普選的要求是有迫切需要,由於香港人早已對政府失去信心,因而需要更激進爭取,結果發生了三次的大型遊行,向共產黨提出最堅決的民主訴求。

    當現在中共強調循序漸進,實際上在九七年前後曾經被大大倒退,九七後又毫無進展,實在會令人氣餒。

    對於大部份香港人來說,共產黨是永遠不能信任的獨裁者,所謂一國兩制、河水不犯井水、五十年不變,不論是口頭承諾也好,白紙黑字也好,都沒有實踐承諾,共產黨完全沒有誠信,是個不能信任的政府,內地人是永遠不會明白這種心情,因為他們還未覺醒,還未明白人民自決,還政於民的意義。

    千幾年的君臣思想、權力崇拜,這種奴隸思想已經植根於中國人的 DNA 內,除非他們親眼看到獨裁專政的可怕,否則難以醒覺。

    對一些宗教統計的質疑

    很多時都會看到一些世界宗教統計,指全世界宗教人數分佈或者比例,很多時基督教都是一支獨秀,事實上,這些統計是有問題的。

    因為許多人的信仰是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以基督教來說,怎樣為一個基督徒?有時一個慕道者,根本未正式受洗,但也會稱自己為基督徒的。
    還有一些以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有些人可能從來沒有到過教堂,也不看聖經,但由於一出生便受洗,所以也會稱自己做基督徒。
    在這情況下,基督徒的數目自然一支獨秀。

    另一個例子如道教。
    怎樣為之一個道教徒呢?道教其實並沒有道教徒這回事,一般都是按派系的規矩拜師學道,假如把皈依道教的人作為一個道教徒的歸納,那麼道教徒的人數是小之又小。
    然而,在中國人的文化中,有許多道教的精神,每年都有不小人會去拜黃大仙、車公、關公等,也會在家中安放神位,如土地、灶君等,奉行著各種道教精神、拜道家仙人。但是他們從不會稱自己是道教徒,如果連這些都歸納在內,事實上道教徒的人數可能和基督徒或者回教徒人數不相伯仲。
    但是奉行這類信仰的人根本不會說自己是道教徒,嚴格來說,他們並沒有拜師學道,中國人傳統要求名正言順,所以他們都不能稱為道教弟子。但實際上他們又的確是信仰道家精神,那麼他們在統計圖表中應該放入道教徒一欄嗎?

    這就是問題,如基督教這樣只要你相信耶穌,基本上你便可以稱自己為基督徒,縱使你從來沒有讀過聖經,從沒有返過教會。但如道教這種對於信徒質數有要求的,需要名正言順才可承認信徒身份,又的確很難在統計圖表中佔大部份位置。

    回教又是另一極端例子,許多國家將回教立為國教,每一個國民都是回教徒,這會令回教徒人數在統計圖表中一支獨秀。

    另外,印度教一欄也是莫名其妙的,因為這個世界上原本並沒有印度教這種東西,印度有許多不同信仰,各種信仰的關係又錯綜複雜,雖類似但不相同,但卻以一個印度教歸納在統計圖表中,到底在圖表中的印度教是指濕婆教?耆那教?沙克蒂教?還是外士納瓦?

    如果把印度的宗教綜合為一個印度教在圖表中,那麼又能不能將中國的儒、釋、道綜合為中國教呢?
    但圖表卻把道教和佛教分開,另外又將民間道教分一項叫祖先崇拜。

    基督教中有些不被主流承應的派系如耶和華見証人、摩門教等,但卻都列入在基督教的一欄中。
    但如果基督教要分,那麼回教又是否需要分什葉派、遜尼派、伊斯瑪目、裁德派....... 等等,還有神學士運動、全球聖戰組織、塔利班這些好像是回教但實際上和回教信仰背道而馳的,又算不算是回教呢?

    所以這類統計實在很難作準,像基督教這些應仔細的不仔細,像道教這些不需仔細的卻仔細。

    但的確,做這類宗教統計是有難度的,各宗教對信仰都有不同的態度,要作分類統計實在很難,無論怎樣都一定有缺失。

    所以這類宗教統計其實並不可靠,根本不能如實反映宗教的情況,只能作為一種參考,但不宜過份認真。

    星期一, 12月 05, 2005

    為甚麼要民主呢?

    常有人問,為甚麼要民主?

    民主就是人民當家作主,因為國家是人民的國家,不是某一個人或某一個組織的國家,國家是屬於人民的。
    而人民有義務去關心國家,打個比喻:就好像在一個家庭入面,每一個成員都是有份的,縱使你態度冷漠,但不代表你沒有份,關於這個家庭的事,你還是有責任去關心的,因為你是其中的一份子。

    作為一個國家的公民,也是有責任去關心國家的事,縱使你態度冷漠,但是你依然是這個國家的一份子。
    在國家不屬於某一個人或某一個組織,而是屬於人民的前提下,關於國家的事務,是需要以合乎人民的利益為主,要達到合乎人民利益,就需要有人民參與意見,政府所做的一切,都需要從人民的意願出發,而民主便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而產生的制度。

    投票、選舉是其中一種達到民主的手段,但並不是最好民主的手段。
    因為投票、選舉,可說是一種“人多欺人小的遊戲”,他只會為大多數者的民主,但對於小數者來說則是另一回事。他可以令社會變成大多數人的天堂,同時令社會變成小數人的地獄。
    假如大多數者的決定是錯誤,小數者其實並沒有責任去承擔大多數人的錯誤,但在這制度下卻無可奈何地要一併承擔。

    雖然投票、選舉並不是最完美的民主方式,但無疑卻是最接近民主的實踐方式,在沒有其他更民主的手段之前,投票、選舉是唯一的選擇,小數者唯有學習開放胸襟去接受大多數者意願,同時又默默堅持自己的信念,想辦法爭取將自己變成大多數者。

    投票、選舉其實並不是一個最完美民主的制度,但是我們還是需要有投票、選舉的,因為若沒有選舉,即使你有再完美的想法,還只會是徒勞。

    從台灣“三合一選舉”看中國共產黨

    老實說,我對台灣政治其實一點都不熟悉,但是台灣“三合一選舉”是大新聞,總是令人關注的。

    台灣“三合一選舉”,國民黨大勝,今日蘋果有一篇評論很有啟發性,大意如下:

    第一次總統普選,北京彷彿要立即開戰以武力收回台灣一樣,結果李登輝當選。
    第二次大選,朱鎔基警告台獨沒有好下場,結果主張台獨的陳水扁當選。
    去年大選, 北京又以為否決春節台商包機直航,以為會讓台灣人覺得陳水扁連任的話會影響兩岸商貿,但結果是陳水扁連任。
    今次台灣的選舉,北京出奇地像死狗一樣一句話都沒有說,結果民進黨大敗。


    可想像到嗎?民進黨大敗原來是由於沒有共產黨幫手拉票的關係。

    細心想想,其實都理解到,當台灣人感到安全受共產黨的威脅,他們很自然地就會選擇一個較好戰的人做總統,陳水扁雖然民生政績是完全不知所謂,但他對共產黨的強硬立場,在共產黨不停恐嚇台灣人的情況下似乎發揮作用,令台灣人相信陳水扁有堅定意志和共產黨對抗,因而兩度當選總統。

    看看美國,911 事件令美國人選了一個好戰的 bush 做總統,原理和共產黨恐嚇台灣令陳水扁兩次當選總統一樣。

    共產黨的政治手段實在失敗,當他們想儘辦法呼籲希望香港人 124 不要出來遊行,怎知越叫越多人,聽說結果有超過最小二十萬人出來。

    難怪共產黨會害怕民主發展,因為共產黨只有一招,就是有強權無公理,但是當他們的強權發揮不到作用,就如陽痿一樣。

    再加上許多問題如煤礦問題、化工廠污染問題、地震處理、傳染病 ........ 等等各種問題,都發現共產黨似乎真的有陽痿情況,由此可見,共產黨根本是一個不入流的政府。

    異端的權利

    一般所謂異端如安息日會、耶証、摩門教等,這些教會大都是從 18XX 年或以後創教,從整個基督教教會史角度看,和主流教會相比,他們的成長速度是驚人的。

    這些教會一般在 18XX 或以後開始興起,因此沒有傳統教會的包袱,例如中世紀黑暗時代教會的惡行,可說是和他們完全無關,他們可站於更高的道德位置,去批判傳統教會的缺失。

    由於沒有包袱,他們更能勇於指出固有想法的錯誤,例如三位一體、安息日等問題,都能勇於指出其茅盾。

    對於信徒的要求,也是較重質而不重量,在這些教會的信徒都是較認真的對待信仰,願意在神學上認真下功夫,和主流的信徒相比,主流教會重量不重質,信徒決志的背後的原因古靈奇怪,大都和信仰無關,這令小數派教會對於真心決志的人有較大吸引力。

    事實上這些教會的教理比主流教會有更明顯的依據,以及對信仰的批評和反省、在神學上認真下的功夫,和傳統教會的固步自封作風相比,確實是更能吸引基督徒的。

    但是這類教會往往對強調不涉政治,和積極爭取政治影響力的主流教會相比,在宣示信仰的權威性上的確是較吃虧。因此,他們只能以信徒數目的增長,作為爭取尊重的手段。

    而這些教會的信徒數目增長,對主流教會來說是一種很大的威脅。因此,主流教會都會用儘方法,去壓抑這些小數教派的成長,例如把這些教會冠以異端之名,去試圖挫低這些教會的認受性。

    不過這些小數教派對於被指異端似乎滿不在乎,他們身在凡間心在天,對於凡夫俗子的政治爭執,根本就不值一晒。

    這類教會現在看來還是較主流教會寬容的。不過,早期基督教同樣對異教徒和其他文化都很寬容,寬容到會和其他宗教的祭司會有學術交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情況。但是當基督教從小數變成多數後,他們的寬容都不見了,總成了血腥暴戾的獨裁者。

    所以從現在看來這些小數教會雖然表現得很寬容,但畢竟基督教還是基督教,實在很難保証當異端變成主流後會怎樣。

    星期三, 11月 30, 2005

    巧立名目的耶教

    巧立名目可謂耶教的一種專長。
    例如,你質疑他們亂用十一穢款,他們可以把自己的事工說成和利未人一樣,然後說自己是利未人,所以有資格使用十一穢款,無論怎樣,總有一個解釋,耶徒永遠是對的。

    你質疑耶教反智,他們會說耶教崇尚智慧,絕不反智,然而智慧是甚麼 ? 原來智慧是敬畏耶和華,甚麼事都由耶神決定,正所謂「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 ,將反智為智,然後堅稱耶教不反智。

    耶教常宣揚仁愛,何謂仁愛呢 ? 就是向不信耶教的人傳教,讓不信的人信,這就是一種愛的表現,不信耶教是可憐的,作為有愛心的耶徒,要向不信的人傳教,這就叫做仁愛。

    耶教又常宣揚公義,那何謂公義呢 ? 就是擊殺不信的人,那些反對耶教的都是來自魔鬼,一定要剷除 ! 這是出於公義的,有些弟兄被撒旦迷惑,和自己領受的不同,跟錯了教會,教極唔聽的話,也是要剷除的 ! 以歧視為公義,因此耶神是絕對公義的。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有些人以為宗教都是導人向善,反正耶教常宣揚公義,仁愛,都不會是壞的,但他們不知道耶教向來擅長巧立名目,被耶教迷惑了,就以為耶教不壞,叫人放耶教一馬,這是何等魯莽 ?

    總之,耶教說有的,即是沒有。 耶教說沒有,即是有,總之耶教說甚麼,按相反理解便是最正確理解耶教的方式,別無他法。

    星期六, 11月 26, 2005

    神的名字秘密

    有些人說,一神教的耶神是由摩西所創,其實耶神由摩西原創的可能性很低,有一個關鍵要點,摩西是從埃及出生和成長,自小在法老的宮殿中長大,所以耶神是由各種埃及宗教縱合或演變出來一點不奇怪。

    不過有一樣相當有趣的東西,埃及宗教中,神的名字都是秘密,除了法老和祭司之外,任何人都不可以知道神的名字,因為如果有人知道神的名字,這個人就會得到這個神的能力。

    有沒有發覺,在摩西未公開耶和華名字之前,從來都沒有一種可以行神蹟的人叫做先知,自從摩西公開耶和華名字之後,才有會行神蹟的先知出現。
    還有,在摩西公開耶和華名字之後,耶神已經沒有力量,你會發覺,出埃及後,耶神只會吩咐以色列人要這樣要那樣,但他從來都不會親自出手,例如他吩咐約書亞打迦南,吩咐用石頭掟死在安息日執柴的人,都是不親自出手,而是吩咐以色列人做的。
    原因有可能是由於,摩西公開了耶神名字之後,令耶神失去了能力,耶神的能力全部都被先知吸收了,耶神最終失去所有力量之後,就變成人,但變成人的耶神卻被人釘死。換句話說,摩西一直都精心部署著謀殺耶神的!

    星期一, 11月 21, 2005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

    在 1844年10月,美國的教會發起了基督復臨運動,當時一個叫 William Miller 的浸信會傳道人宣稱,基督會於 1844年10月22日復臨。
    當然,耶穌並沒有在那日子復臨,而這次復臨運動,就令很多人對教會產生了懷疑,當時有一班人,他們發現教會宣稱的基督教和聖經所講的有很大分別,教會所說的東西,很多都沒有聖經根據,於是就發表了許多評擊主流教會的文章,而安息日會和耶和華見証人便是在這個運動中被催生出來。

    懷愛倫在這個處境下創立了安息日會,她在當時對主流教會的嚴厲批判,便是造成安息日會被定為異端的主要原因,當時懷愛倫對中世紀教廷行為大肆評擊,認為基督徒應該認識歷史,要從歷史中吸取教訓,同時借古諷今,對當時主流教會的種種行為狠狠批評,因而受到主流教會排斥。

    我們都知道,任何和主流教會作對的,都一定會被判為異端,而安息日會也就是為了這個原因而成為異端。
    所以,安息日會可說是一群被主流教會排斥的人所成立的"異端"教會。

    安息日會和主流教會有一個很不同的地方,就是他們堅守安息日,即以星期六為休息日。
    而一般教會只會守由拜火教日子演變出來的主日,即星期日 sunday 。
    其實,懷愛倫提出的安息日會之所以要信徒守安息日,主要是希望基督徒可以反省錯誤,特別是針對中世紀教會而來的種種錯誤,提出要守安息日,是為了指出當時教廷的各種錯誤,以安息日說明了即使一直流傳的傳統,也不一定合乎耶神的意思。

    所以安息日會很重視要教友明白歷史,懷愛倫自己也寫了很多關於基督教思想史的著作,但由於懷愛倫始終不是專業史學家,他的書其實錯誤百出。(當然信徒會以不是史學家也能寫出歷史書視為一種奇蹟,而我則不置可否)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除了早期的安息日會信徒比較大膽批評主流教會之外,後來的安息日會信徒都在被批評為異端的情況下感到壓力,又由於大部份教義都是因批評主流教會而發展,因而沒有認真地發展一套完整的信仰體系,結果慢慢被主流教會同化和折衷。
    現在的安息日會,除了仍然堅守安息日,和堅持申命記中說的不吃不潔淨食物之外,就和一般主流教會無異。而這種發展方向是否當初懷愛倫創教的原意呢?還是由他們自己去判斷吧!

    星期一, 11月 14, 2005

    出走伊甸園

    舊約聖經的故事中,亞當在未吃分辨善惡樹的果子之前,根本就不懂分辨善惡樹,即是說,他根本不知道古蛇是出於惡意還是出於善意,也就是說,耶神竟會因為人的一個無知行為,而把人定罪,這是一種公義嗎?
    耶穌說,要原諒 70 個 7 次,但是耶神似乎一次幾會都沒有。

    先看看亞當夏娃為甚麼吃那果子:
    創世記 [3:6] 於是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吃了.又給他丈夫、他丈夫也吃了。


    我想,追求智慧,希望有分辨善惡的能力,是沒錯的,可是,耶神似乎並不體諒亞當和夏娃,耶神對於他門追求智慧和分辨善惡能力的行為給予處罰,我不知道耶神是不是不希望人有分辨善惡的能力,但既然耶神是明知到人當時沒有能力分辨善惡,為甚麼又會要人因為無知的決定而受罰呢?

    還是,追求智慧和分辨善惡能力是一種被耶神禁止的行為?

    其實,對於古代人來說,追求智識本來是一件冒險的事,因為對於事物的無知,確實會令人對智慧樹的果子感到恐懼。但是由於充滿著對事物的好奇心,亞當夏娃最終選擇了去冒這個險。

    當然,去冒這個險的後果也需要由人去負責,亞當夏娃在冒這個險之後,表面上是被耶神的憤怒而被趕出伊甸園,但實際上他們是離開伊甸園,去探索伊甸園以外的世界,開拓更多的可能性。

    我想,離開伊甸園,也許就是寓意著人類從原來無知的原始人,進化至現代人的一個階段,人類付出勇氣,爭取自己的自由,為了開拓一個新的世界,一個由我們一手一腳建立的新世界。

    不過,亞當和夏娃並不是先驅,在他們之前,還有莉莉斯為了爭取自由而和耶神作對的冒險故事,莉莉斯為自由而冒險的故事,比亞當和夏娃更轟烈。

    待續

    星期六, 11月 12, 2005

    在神話時代,以色列的亡國令猶太人相信這是因為他們的信仰敗壞所致,這概念最初應該是由先知以西結所提出,他認為耶路撒冷陷落的原因,是因為猶太人道德淪喪、崇拜偶像所致,這應該可以理解為最初的“罪”。
    以西結認為,要重新得到上帝的眷顧,就先要修補與上帝關係,唯一的方法,便是改變過去過份放縱的心態,以後遵守律法和堅信唯一的真神耶和華。
    因此,在神話時代來說,以色列的亡國,可說是“罪”的結果,而有天若以色列復國,即是代表人和上帝的關係已經修補,上帝已經寬恕了人。

    到了東羅馬時代,“罪”是指所有不信上帝的人,當時特土良(Tertullian)提出的傳殖說(traducianism)興起,由此發展出原罪的概念,從那時開始,人人一生出來都有罪,只有藉著歸順教會,人才能擺脫罪,換言之即是要服從羅馬政府。

    自此,“罪”就以『原罪論』為基礎,不斷地發展出各種不同的演繹,直到今時今日,泛基督教不同的派系還依然各自有一套罪觀。

    總的來說,從古到今,“罪”的定義,都和當時的當權者的需要有很明顯的直接關係。因此,把“罪”理解為:『權力者用來控制人們的手段。』也不為過。

    星期三, 11月 02, 2005

    迦南地迦南人 - 古希伯來人 III

    接:迦南地迦南人 - 古希伯來人 II

    有一點我們要留意,我們實在無必要把聖經當做歷史一樣看待,硬要將聖經故事套入歷史是吃力不討好的,因為聖經的作者明顯不是為記錄歷史而創作聖經,但是作為研究古埃及歷史的引子,聖經還是一個很好的誘因。

    從歷史角度看,史學家和考古學家至令還沒找到埃及有大量希伯來人出走的記錄。但是卻有大量喜克索斯人被趕出埃及的資料,有時我們不要被名字影響;喜克索斯,意思就是外來的統治者,他們就是雅各,即以色列的後代,也就是出埃及的主角。

    但是,從埃及到迦南,根本無需要用四十年時間,所謂在曠野流浪四十年,是甚麼一回事呢?
    根據民數記第十四章廿五節所述,他們其實一早就到了迦南,只不過因某種原因沒有進入,到底當時發生了甚麼事呢?

    聖經說這四十年間,他們不停地從一座山到另一座,但是這些山之間都不是很搖遠的,也不用四十年去遊蕩吧?

    迦南,即是現在的巴勒斯坦,這是由於古時的非利士人經常入侵迦南,他們將迦南稱為巴勒斯坦,意思是“非利士人的土地”。
    因此,只要找份地圖出來看看,就可以看到出埃及的情況。
    參考:巴勒斯坦歷史地圖
    巴勒斯坦地圖(包括埃及)

    也許他們並沒有流浪四十年,四十這個數目本身有另外的意義。
    但是,從聖經所述,我認為他們的確在迦南前停了下來,因為有一件事還需要處理。
    有一群不信耶和華的人在他們當中,想回到埃及。
    而摩西的處理方法是 -- 殺!

    這群人可能會危害他們的生活,或者是當權者的地位,無論如何,都要清理門戶。
    清理門戶之後,他們就正式回迦南了。
    但是我認為這並不是一個單方面的清理門戶,而可能是一場戰爭,或者是一場內戰,而摩西則在這次內戰中被謀殺。

    因此,摩西在進入迦南前就死了。

    進入迦南後,又因抗非利士人的戰爭中,建立了所羅門的以色列王朝。
    而無論如何,很多資料都証明,猶太人根本就是迦南人,也即是曾經統治埃及的外來統治者;喜克索斯人。
    (完)

    星期二, 11月 01, 2005

    迦南地迦南人 - 古希伯來人 II

    接:迦南地迦南人 - 古希伯來人 I
    關於希伯來人的歷史過程,如果以這些資料看來,要我重構這段歷史,我會這樣理解;

    約瑟被賣到埃及當奴隸,卻因機緣巧合而被當時的皇帝重用,並且因為提議興建水道,解決了一直困擾著埃及皇帝那因乾旱而帶來的饑荒。

    約瑟加官晉爵之後,由於念及迦南的饑荒,於是要求法老容許迦南人在埃及定居。
    我們都以為,那是希伯來人在埃及的歌珊地生活的開始。
    但原來當我溫習創世紀的時候,卻發現,只有約瑟一家搬到埃及的歌珊地。
    從創世紀第 41-50 章的描述來看,一直都沒有說約瑟有為迦南人的饑荒做甚麼事,只有他家人受惠。
    在出埃及記第一段便是說『以色列的眾子、各帶家眷和雅各一同來到埃及』,註意,以色列是指和神角力得勝的雅各,不是指在以色列的人,因為在前面的創世記41-50 章中,也是以“以色列”去稱呼約瑟的父親。
    當然,約瑟的十個哥哥,加上他們的孩子和妻子,經過幾代之後,他們的人數實在不小,別忘記,舊約聖經中一直推崇女人要“生養眾多”。

    因此,埃及的希伯來人,實際上就是約瑟和他父親家族的後代,即是雅各 - 以色列的後代,也就被稱為以色列人,其實原本就是迦南人。
    據出埃及記所述,單單是從雅各所生的,就有七十人,而約瑟的十個哥哥當然也是奉行“生養眾多”的政策,因此以色列人很快就令歌珊地熱鬧起來。
    但是約瑟死後的幾代之後,新的法老不賣約瑟的帳,由於害怕以色列人比埃及人還多,於是推行了許多嚴厲政策,雖然有很多人都認為以色列人因此而成為奴隸,但是作為埃及功臣約瑟的後代,縱使後來的法老不賣約瑟的帳,我想也不至於會將以色列人當做奴隸吧,否則就不會有摩西這號人物。

    在考慮這些問題時,不得不加入另一個元素 - 喜克索斯。
    喜克索斯人曾經統治埃及,建立了第十五王朝,近年的研究越來越清楚地證明喜克索斯人主要屬於閃族,閃族就是住在迦南一帶的人,也就是說,喜克索斯人很有可能就是約瑟的後代。
    他們可能因為不甘於當時埃及法老的嚴厲政策,於是發動政變,最終征服了埃及,建立了第十五王朝。
    有很多資料都顯示,在喜克索斯人統治埃及的期間,一直對猶太人十分優待,很可能是因為,他們根本是同一群人。
    後來經過努比亞人的暴動,第十五王朝最終結束於卡莫斯手上,卡莫斯從喜克索斯人手上重奪埃及政權,建立了新的埃及王朝,也就是新王國時期,即是第十八王朝。

    但是關於這一段歷史並沒有記載在聖經上,不過可以肯定,這次事件之後,在埃及的以色人已經失去了因約瑟而來的地位,而埃及人對於這群外來的“前”統治者也有了戒心。
    摩西可能就是不能忍受這種狀況,於是發動政變,帶同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又或者根本是;埃及人對於以色列人的敵意,在已經失去了權力的形勢下,他們不得不離開埃及。

    但是正如之前所講,埃及和迦南其實並不搖遠,為甚麼摩西出埃及,需要經歷在曠野流浪的四十年呢?
    再次溫習聖經,發現他們原來並不是找迦南找了四十年,他們出埃及後很快就回到迦南,但是他們並沒有立即進入迦南,而是在迦南外面遊蕩,一遊就是四十年。
    為甚麼要這樣?


    續:迦南地迦南人 - 古希伯來人 III

    迦南地迦南人 - 古希伯來人 I

    最近看了由 BBC 制作的一套以聖經為題材的記錄片 Bible Mysteries,我特別對片中關於古希伯來的事情感興趣。
    一直以來都不喜歡看皇帝的故事,因為這些故事大都是宮廷內的 spin doctor 所寫,都是在為當朝皇帝塗脂抹粉的文章,誇張得有點假。

    但是 BBC 的製作配合了考古,也有考慮這類皇帝故事有 spin 的成份,因此節目中的觀點還算中肯。

    其中講到約書亞入侵迦南,攻破了耶利歌而佔領了迦南。
    然而當和聖經上的另一個故事配合來看,就有問題。

    因一件彩衣而被賣到埃及的約瑟,他本來就是住在迦南的。
    還記得嗎,猶太人的祖先亞伯拉罕,也是在迦南定居的。

    這樣是否說,猶太人根本就是迦南人?
    這點可說毫無疑問,在 BBC 的節目中,找來基因專家,分析迦南人和猶太人的骨頭,發現兩者根本是同一個民族。
    另外考古學家又發現,這些迦南人一直以來都有一個和猶太人相同的習俗,就是不吃豬肉。
    這樣幾乎可以肯定,猶太人根本就是迦南人。

    那麼猶太人在曠野流浪四十年是甚麼一回事?
    約瑟從迦南被賣到埃及,也不用四十年的時間,埃及和迦南並不是這麼搖遠。
    而希伯來人在埃及,是始於約瑟被賣到埃及開始。

    續:迦南地迦南人 - 古希伯來人 II

    星期一, 10月 31, 2005

    耶神與亞舍拉女神的二三事

    有天當耶神和亞舍拉女神偷情時,被狗仔隊撞破,當被亞舍拉女神的老公巴力神質問時,耶神就隨便說了一個虛構的撒但出來為自己脫罪,亞舍拉女神不滿耶神有膽做無膽認,於是和耶神結束關係。而撒但就成為每次耶神推卸責任的代罪羊。

    亞舍拉女神覺得耶神沒有志氣,於是重投巴力神懷抱,耶神從此就和巴力神和亞舍拉女神結下仇恨,正如經上所說,耶神是一個妒忌之神。
    但耶神在失去亞舍拉後,在意志上受了很大的打擊,一沉不起,結果再無能力保守猶太人,最後以色列亡國。之後猶太人一直無運行,據經上所說,自以色列亡國之後,耶神除了咀咒反對他的人之外,就甚麼都做不到,完全失去了以前那種氣魄,甚至到最後化身成人,來到凡間,還竟然被自己的信徒釘死。
    原因很簡單,猶太人已不敢再對耶神寄望。事實他們最清楚,經過那麼多苦難之後,再不能依賴這個耶神,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而自救的唯一方法,就是謀殺耶神。

    相關資料:
  • 以色列的女神
  • 星期四, 10月 20, 2005

    自從來了那群訪客

    從前,有一個地方,那裡的人經歷了很長時間的貧窮和侵略之後,終於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國家,國民都信仰著一個簡單的宗教,抱著單純的信仰,在全國人民的努力下,國家開始繁榮起來。

    雖然社會上依然有著不同民族的人共同生活,但是由於過往常被侵略,所以他們都明白互相尊重的重要,從不強迫任何人接受某一種信仰,他們又喜歡互相幫助,較富裕的人會幫助較貧窮的人,這些都不需要政府立法強迫,人民自自然然會互相幫助、互相尊重,整個社會都很和諧,而且充滿活力。

    但是,在某天,突然來了一群訪客。
    他們一來到,就四處搶掠,又把反對者殺死。

    最後,這個地方被這群訪客佔領了。

    這群訪客佔領這個地方的目的,並不是因為那裡有豐富的物資,事實上那裡也沒有盛產豐富資源的條件,人民是很辛勤地工作和耕種,才能獲得支持他們生活所需要的東西。
    原來這群訪客佔領那裡的目的,只是為了擴大自己國家的版圖,對於原本在這個地方生活的人民,他們其實毫不關心。

    和以前的佔領者不同,這群訪客一來到,就批評這個地方的人沒有文化、落後、迷信。
    於是,佔領者強逼他們改變信仰,過往雖然也常被侵略,但從來沒有侵略者要求改變信仰,可是,今次的佔領者,卻強迫他們改變信仰。

    原本的寬容、和諧,都因為這些訪客的統治而轉變,這個地方,再看不到寬容、和諧,現在只有的,是對立和不妥協。
    國民都聯合起來,共同齊心要對抗佔領者,雖然軍事力量薄弱,但依然頑強地對抗,無論如何,都要保護自己的家園、保護自己的民族、捍衛自己的信念。

    也不知是這種愛國熱情太令人感動還是甚麼,在對抗佔領者其間,突然來了一群自稱世界警察的人前來支援,在財政、軍事力量上,都給予全力支援。

    終於,佔領者不敵投降。

    以為把這群佔領者趕走了,就可以安寧嗎?
    原來不是。

    那群自稱世界警察的人,原來和那群訪客素有積怨,支援反抗的目的,只是為了要借這場戰爭,去削弱那群訪客的力量,從而能更容易的殲滅他們。
    抗戰的成功,也令那群自稱世界警察的人,達到了他們想要的目的。

    但是,經過戰爭後,這個地方已經滿目瘡痍,原本已經勉強的生活,在被戰爭破壞後變得更加艱苦。
    世界警察再次伸手援助,從經濟上,從軍事上都作出支援。世界警察開始進入了他們的政治體系和權力核心當中,漸漸地,這個地方的政府已完全被世界警察佔領了。

    世界警察和原本佔領的那群訪客原來沒兩樣,他們同樣強迫國民改變信仰,認為他們原本的信仰是落後、野蠻和迷信。

    年輕的一代在抗戰中成長,對於他們來說,寬容、和諧是從不認識的東西。在他們的觀念中,只有對立和不妥協。
    他們侵略者的信仰中學習了強硬的作風,雖然仍堅持原本的民族信仰內涵,但他們最終還是決定,要創造一個全新的教派。他們認為絕不可以再像以往般妥協,因為妥協只會令自己被欺負。

    他們在戰爭中成長,從小被訓練為最強悍的戰士,他們不斷以各種手段去擴大軍事力量,漸漸地變成最強大的組織,以極端的手段,最終成取代世界警察,成為了這個國家的統治者。

    由於他們極端的統治手段,雖然他們是土生土長的自己人,但在他們統治下,人們生活也好不到那裡去。

    世界警察當然不會這樣輕易地放過他們,世界警察不停地在鄰近的地方挑釁,結果,國家不停地和其他鄰近國家發生戰爭,國家內部也不停地有內戰,權力在不停的轉換。

    這樣的戰爭,直到今天,還依無休止地發生著。

    我所說的這個地方,有一個名稱的,他們叫這地方做“阿富汗”。
    至於那群訪客,他們被稱為“俄羅斯”。
    而那群世界警察,聽說是叫做“美國”。

    星期二, 10月 18, 2005

    耶穌身世之迷

    福音書上有記載著耶穌的家譜,可是,兩套福音書卻有兩套不同的家譜,到底應以那一套作準呢?
    其實耶穌家譜最重要的部份,是說明耶穌是大衛王後裔,因為耶神曾承諾大衛王和他後裔的國會直到永遠( 但是最後沒有實現 ),因此,若耶穌是承諾中的彌賽亞,他就一定要有大衛王的血統。
    不過家譜這種東西, 根本無從稽考, 任何人都可以亂 up 當秘笈, 誰也可以是誰的祖宗十八代單傳。

    但問題是,使徒保羅似乎有另一種見解,保羅認為耶穌是神的獨生子。
    不過,古羅馬教廷又有另一種理解,他們認為聖父聖子聖靈是三位一體,耶穌就是神本身。

    那麼耶穌到底是:
    /大衛王祖宗十八代單傳
    /神的獨生子
    /自己就是神的本身

    不過綜合來說,其實只是一個顯然易見的事實;
    舊約聖經、十二使徒、保羅、古羅馬教廷,他們都是在宣示著四種截然不同的信仰體系,或者說,根本上是四套宗教。

    其實,看到了耶穌家譜,知道他是明明是從人所生,為甚麼還會毫不懷疑地相信耶穌是馬利亞和聖靈所生?更甚者是認耶穌就是神本身,這不是顯然易見的前後茅盾嗎 ?

    也許,每一個解釋都有他的根據和道理,也許家譜是假,耶穌是神的獨生子,又或者,耶穌就是神本身。但無論選擇那一個解釋,舊約聖經、十二使徒、保羅和古羅馬教廷所提供四個解釋卻絕對是互不相容的,原來基督教是四套不相容宗教的混合,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何基督教在歷史上的發展,總是是比起其他宗教,都有著最多的內部爭端和引起最多戰爭的宗教。

    星期一, 10月 17, 2005

    是穆斯林的聖戰,還是民族的聖戰?

    對於恐怖組織一般被認為是回教的原教旨主義,事實上,恐怖組織和回教,我認為應該要分開,事實上,西方社會是迫害亞拉伯人,不是迫害回教徒,雖然大部份亞拉伯人都是回教徒,但是真正打著回教旗號還擊的只是小部份。
    可能是因為西方主流的基督教社會,一般習慣都喜歡無論甚麼都加上基督教乜乜會、基督教物物會、基督徒乜乜聯盟、基督徒物物關注組之類,總慌死無人知自己是基督徒。也同樣以這種方式理解穆斯林行為,以為穆斯林行為總是和宗教連上關係,而把反恐戰理解為宗教上的善惡之戰。

    實際上應該說是亞拉伯人為了保衛自己的家園而與基督教作對,從阿富汗抗俄戰爭,加上一些極右組織借意挑撥,造成了現在難以收拾的局面。

    911 、塔里班炸大佛,令全世界認識賓拉登和他的組織。然而,賓拉登只是一個普通穆斯林,除此之外他沒有任何宗教上的職級和地位,許多恐怖組織的情況也是如此。
    然而,賓拉登是否應被稱為一個穆斯林也很值得懷疑,他出身自富裕世家,聲稱參與過抗俄戰爭,後來由於支持「神學士」運動,而成為神學士運動的領袖,除此之外,他就沒有任何宗教上的身份。

    神學士運動是由阿富汗神學院開始,「神學士」所信奉的,雖然出自伊斯蘭教的古籣經,但實際上是和傳統伊斯蘭教義作對的,他們志在衝擊伊斯蘭教義,為了要創造一個全新的伊斯蘭教派,而「塔里班」便是賓拉登支持下的一種神學士政權。
    神學士信奉極端的宗教主義,也就是種種極端恐怖活動的急先鋒。

    因此,以巴地區的所謂聖戰,實際上並不應理解為穆斯林的聖戰。

    可是,由最初亞拉伯人捍衛民族國家的抗爭,變成神學士的政治內戰,再加上西方基督教社會的挑撥和侵略,發展到今時今日,變成各種不同動機和掠奪利益的戰爭,以巴一帶戰火連天,是為了石油?為了信仰?為了權力?
    為了甚麼?

    佛是神嗎?

    [舊文重貼]
    基督徒論佛,常有一個錯誤觀念,認為佛是一個神。
    有這種誤解,大概是因為兩個信仰之間有不同的世界觀和思維。

    佛教和基督教基本上是兩種不同的信仰體系,基督教以力量崇拜為主,他們以找一個最有大能的神來崇拜作為目的,並希望透過這種崇拜,能得到大能者的一些眷顧,讓參拜者得到平安。他們追求的是與神交往的關係。
    佛教卻不一樣,佛教是以追求靈知為主,佛教並不主張崇拜力量,佛教是比較偏向追求智慧,從智慧中得到力量。佛並不是指特定的某一人,有許多人常以為佛就是指釋迦牟尼,其實,佛是指覺悟者,任何一個得到靈知覺悟的人,都叫做佛,佛教信念中釋迦牟尼是其中一個。
    所以佛教徒說要成佛,不是說他們要變成神,在對於沒有"佛"這個概念的基督教來說,"成佛"這個想法的確是不容易理解的。

    在時間的概念上,佛教與基督教也是不一樣的,基督教對時間的概念是一條直線,有一個開始(創世),有一個終結(世界末日)
    佛教卻沒有開始和終結,佛教的時間觀是無始、無終。

    對於神話,佛教和基督教的概念也是不一樣的,基督教將神話故事視為一種真實發生過的歷史。而佛教則視神話故事為象徵意義,借助神話故事來偈頌、譬喻佛理。

    因此,我認為兩種信仰根本不能互相批評,因為兩種不同信仰體系,用任何一方的概念去理解,都一定會有偏差之處。
    我們只能透過了解來選擇適合自己的信仰。

    勞工保障變成失業危機?

    人民極力向政府爭取勞工保障,老闆卻把這些勞工保障視為經營障礙,於是把生產搬去一些沒有太多勞工障礙的國家,這是否全球化經濟發展下,為財閥所帶來的便利?
    而結果,勞工為自己爭取保障,卻變成為自己爭取失業。

    全球化經濟發展,是不是專為某些人暴富而設?
    貿易的原則原本是追求公平的互惠,但現在卻變成追求以最低成本,賺取最高回報的瘋狂掠奪。
    經濟本應是一門分配的學問,為何現在會變成掠奪的遊戲?


    相關連結:
    中國入世對工農是好事還是惡夢?...
    主持:JOHN CHEN《全球化監察》編委;(對談人) 林致良
  • http://prhk.no-ip.org/antiglobal/0820antiglobal_03a.mp3
  • http://prhk.no-ip.org/antiglobal/0820antiglobal_03a.mp3
  • http://prhk.no-ip.org/antiglobal/0820antiglobal_03a.mp3


  • 《監察全球化》節目重溫:
  • http://prhk2004.sinacool.com/globalization/006.html
  • 星期日, 10月 16, 2005

    謀殺上帝以便人能自救

    罪是從神的審判而來,但神卻沒有公義,只有欺壓和霸道。
    因此只有以上帝的死,人才能從欺壓和霸道中釋放,人才能有自由。
    於是耶穌道成肉身, 親自示範殺死上帝。
    由於聖父聖子聖靈是三位一體,耶穌基督就是上帝,因此,只要把耶穌殺死,就等於把上帝殺死,這樣就再沒有亂定人罪的神,人才能自救。
    也就是說;只有謀殺上帝,人才能得救。

    星期一, 10月 10, 2005

    無遮大會

    [舊文重貼]
    西藏僧人學佛的過程中,有一樣很有趣的東西,叫辯經考試。
    辯經考試在春秋兩季進行,考試場地設在全會苑的樹林內,由主持高僧出辯論題,僧人兩人一組,一問一答。提問者提出各種五花八門的問題,答辯者竭盡所能地展現自己的口才和學識來回答;提問者千方百計挑毛病,鑽牛角尖,答辯者如能巧妙應付,眾人便發出歡呼;如果辭窮理屈還不肯服輸,大家便起哄嘲笑。考試不及格的,取消學位資格,只能當一般的喇嘛,做些服勞務的差使。

    其實,這種辯經文化,並非西藏獨有。
    唐代僧人玄奘曾西行求法,在印度那爛陀寺,與當地僧人辯論,當地僧人拜服其才智,因此玄奘在當地備受優遇,並被選為通曉三藏的十德之一。又到杖林山訪勝軍研習唯識抉擇、意義理、成無畏、無住涅槃、十二因緣、莊嚴經等論,切磋質疑。
    接著與戒日王會晤,並得到優渥禮遇。戒日王決定以玄奘為論主,在曲女城召開佛學辯論大會,在五印18個國王、3000個大小乘佛教學者和外道2000人參加。
    當時玄奘講論,任人問難,但無一人能予詰難。一時名震五印,並被大乘尊為「大乘天」,被小乘尊為「解脫天」。戒日王又堅請玄奘參加5年一度、歷時75天的無遮大會。會後歸國。


    從玄奘參與的這種「無遮大會」可見,辯論其實是佛教的一種文化。
    但是,這種「法義辨正無遮大會」,現在好像買小見小,反而灌頂大會卻常常舉行,是否反映現在學佛的人都不關心「法義」呢?

    這種佛學辯論,除了「無遮大會」,還有「有遮大會」,有遮是指限定之人方可上台論義辨正,無遮則是不限制上台論義者之身份,任何人皆可上台辨正。

    佛教本不應高不可攀,任何人不論佛法高低都應該可以參與,這正是「無遮」的精神所在。

    星期六, 10月 08, 2005

    香港的公屋設計

    早前灣仔和中環街市的 bauhaus 風格常被人談論,我認為這些建築的確有他們自己的特色,而且還值得向國際推廣為一種建築成就。

    其實,香港的公屋也是很有設計特色的,香港山多,很多屋村都是依山而建,許多屋村都針對這個地理因素而進行設計,例如葵涌村、葵盛村、華富村..... 等等 (還有許多),這些建築依山而建,一樓是地下,上到四樓又是地下,幾乎和山連成一體,十分巧妙。每個屋村因地理原因,而有不同的設計,所以雖然公屋類型都是一樣,但每個屋村都有他自己的特色。

    不過,近年公屋也在進行重建工程,但設計上卻以摧毀原有環境為主,例如把斜坡填平,以建立一大片平地去進行建築,結果現在每個屋村幾乎都是一式一樣,例如最近重建的梨木樹村、石陰村和葵涌村,都是先填出一片平地,然後在平地上建樓,幾條村的佈局都是完全一樣的。

    除此之外,這些舊式公屋的設計通常每一層上落樓梯都有一個單位大小的空間,而且樓梯也是特寬的,居民都喜歡在這個空間活動,還有舊式公屋的特長走廊,簡直可以用來訓練小孩子作為未來田徑選手之用。

    但是,新式的公屋都沒有了這些特質,最近我就發覺,重建區的公園每一晚都好像開 party 一樣熱鬧,原來這些新式的公屋並沒有好像舊式公屋那麼多的公共活動空間,而且通風特差,於是每一晚人們都被逼要走到出面的公園坐,就連還未開放的公園都坐滿人,有些人甚至要自己帶椅子去坐,可見新的設計並沒有考慮空間。

    舊式公屋設計雖然每一個單位的面積不大,但是從整體來說都很強調空間,對於空間的執著,可說是典型的西方設計作風。而新式的公屋設計,卻從不談及空間,追求的,是實用性,要把每一個空間用儘,這可說是中國人實用主義的典型作風。

    無論如何,作為香港的建築特色,舊公屋的確比新公屋的設計具代表性的!

    再論彌賽亞

    [舊文重貼]
    本文是從猶太人的角度出發,有異於茅蠆神學觀點,敬請留意。
    記得當我曾經還是基督徒的時候,曾在一次青年團的讀經班上跟牧師進行了一次大辯論,當時牧師跟我們說,猶太人的苦難,是由於他們不信耶穌所致。但我的觀點是,猶太人不信耶穌,責任不在猶太人,而在耶穌,是耶穌沒法令猶太人相信,所以錯在耶穌,不在猶太人。

    因為,舊約聖經中,耶和華所承諾中的那位彌賽亞,是個會帶領流散於各地的猶太人再次重新聚集,並會重建自己的國度,一個有如昔日出埃及時所到的以色列一樣的王國。 [以賽亞書十一章]
    但是,耶穌由在生至被釘上十字架,都沒有實現這個預言,他甚至連帶領流散於各地的猶太人再次重新聚集的能力都沒有。相反,把耶穌送上十字架的,正正就是猶太人。

    牧師對我說;猶太人不信,是因為心硬。

    心硬雖然是一個理由,但不終極理由,猶太人為何心硬?在這方面似乎並沒有提供解釋。
    從歷史角度看,猶太人並不心硬,在耶穌釘上十字架後,猶太人曾在耶路撒冷發動過三次起義,而他們把帶領起義的人視為救世主,雖然起義失敗令他們對救世主失望,但我可以肯定,假如耶穌當時願意帶領猶太人光復以色列,甚至只是給他們一個祈望都好,以猶太人的復國心切,他們一定會接受耶穌。
    珠玉在前,跟先知但以理相比,耶穌對猶太人的忠誠程度值得懷疑。先知但以理因為才學過人,曾被巴比倫王賞識,希望賜一官半職給他,納為己用。對於當時作為亡國奴的先知但以理來說,這是十分吸引的,可以但以理卻欣然拒絕,他甚至連巴比倫王賜御酒都不肯飲,理由是不想玷污自己,以保猶太人的民族尊嚴。
    猶太人的民族精神是十分神聖的,他們有種寧為玉碎,不作瓦全的情操。猶太人在死海與羅馬軍一戰,由於不甘落敗,於是集體自殺,以保民族尊嚴。

    但從耶穌身上卻找不到這些猶太人的特質,他勸猶太人做羅馬的順民,要守羅馬法律,要交稅給羅馬政府,人家打你左面,你要連右面都給人打。耶穌主張的折衷、屈服都是與反猶太人核心價值南轅北轍的,而猶太人這些核心價值,是從怹們的神耶和華的信仰中學回來的,耶穌聲稱自己是神的兒子,但對於猶太人這些從神身上學回來的核心價值卻好像不甚了解,這已經足以值得讓人懷疑。

    耶穌從小便因為希律王的格殺令,而離開耶路撒冷,在埃及定居。直到三十歲 (按一般推斷) 才回到耶路撒冷,開始傳道,到三十三歲 (按一般推斷) 被釘上十字架,結束抗爭。他實際跟猶太人相處,只有三年 (按推斷) 。因此可以理解耶穌不明白猶太人思想的原因。
    但,耶穌聲稱自己是神的兒子,由一開始已經與猶太人同在。如果是事實,他沒有理由不知道猶太人的性格?

    再者,耶和華對猶太人的承諾,可一直追索至大衛王的年代,耶和華曾承諾大衛王:「你的家和你的國,必在我面前永遠堅立,你的國位也必堅定,直到永遠。」
    這就是聞名的“大衛之約”,這就是令猶太人相信耶和華有天會令以色列再次堅定,直到永遠的原因。加上歷代先知的默示,都確定了這種想法。

    但耶穌彷彿完全忘記了耶和華的這些承諾,完全沒有表現出他有實現這些承諾的能力,耶穌一直只是得把口講,卻沒有實際行動去實現他 "父" 對猶太人的承諾,這實在很值得令人懷疑,耶穌真的就是來實現耶和華承諾的那位彌賽亞嗎?

    難道你要猶太人隨隨便便,有人說自己是神的兒子,就連一點確定身份的功夫都不去做,二話不說的就去相信,這就叫做不心硬嗎?

    也許我們可以把這些折衷、屈服理解成一種策略,先假份順民,然後來個突擊。
    但當被追問到復國事宜,到底何時復國呢?
    耶穌總是說;
    那時那日沒有人知,子不知道,只有父才知道.............
    耶穌似乎甚麼都不知道,就算知道,都不告訴你,因為那是奧秘。
    甚至說,到你死了之後就有,真的,因為這國不是在地上,而是在天上的,你死了之後便會去到,到時我會在那裡等你。

    耶穌跟本沒打算令以色列復國,他的目標是也許只是想取代希律的猶太王地位,成為羅馬政府下猶太人自冶區的一個“特區首長”

    所以我至今仍然認為,猶太人不信耶穌,錯不在猶太人,而是在耶穌。
    耶穌只是個羅馬政府的 kiss ass 怪。對甘於吃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碎渣的人來說,是永遠都不會明白民族尊嚴是啥一回事,也永遠不會理解猶太人的信仰。


    P.S. 原來我曾經對耶穌有如此不留情的批評,不過,對於當時的猶太人來說,耶穌也許不是甚麼好人,在大馬士革文獻中耶穌就被猶太人形容為“邪惡的祭司”。
    不過,對於耶穌來說,他所做的一切,也許是出於善意,事實上,在任何政治抗爭中,除了激進的反對派,總會有些和解派。
    關於耶穌為甚麼不為猶太人爭取復國,早陣子我發表了相關文章,大家可以參考:
    耶穌在曠野的四十天

    彌賽亞

    [舊文重貼]
    之前對彌賽亞做過一些研究,不過之前寫的一篇太過資料性,我自己看都覺得悶,欲罷不能,實在很想再深入了解多一點彌賽亞。

    原來彌賽亞在希伯來文 Masiah 的意思和阿拉米語同樣也是「受膏的」意思,而把彌賽亞譯成希臘文,就變成 christos ,中文的譯法就是基督,因此,基督和彌賽亞基本上其實是同一個字。
    「受膏」又或者叫「施涂油禮」,就是指埃及國王登基時的一種儀式,原來彌賽亞並不是一個名詞,而是一個形容詞,就是形容國王登基的意思,因此,當說“耶穌基督”的時候,意思就是“施涂油禮的耶穌”
    所以,歷史上並不是只有一個基督,曾施涂油禮的人包括所有埃及的法老,在第二聖殿期間的波斯國王也曾施涂油禮,還有猶太國國王大衛王,大衛之子等,他們全部都是受膏者,即彌賽亞,或稱基督。

    所以,想出基督教這名字的人一定不是猶太人,事實上也不用多說,基督教是羅馬皇帝納的,也是羅馬皇帝創的,想出這名字的人,不就是君士坦丁嗎?

    不過,彌賽亞這個說法,卻無論怎樣都無法在舊約中找到出來,只找到有同義的受膏者,彌賽亞這個字似乎是到了新約時期才出現,其實也不無道理,阿拉米語也是在羅馬時期才被猶太人使用的,因此估計彌賽亞這個字是先有阿拉米語然後才有希伯來語,其實不足為奇。
    而神學家也是以受膏者作為尋找彌賽亞預言的線索,但是,耶穌和預言中的彌賽亞是否相乎呢?
    [以賽亞書]
    11:11 當那日、主必二次伸手救回自己百姓中所餘剩的、就是在亞述、埃及、巴忒羅、古實、以攔、示拿、哈馬、並眾海島所剩下的。
    11:12 他必向列國豎立大旗、招回以色列被趕散的人、又從地的四方聚集分散的猶大人。
    11:13 以法蓮的嫉妒就必消散、擾害猶大的必被剪除.以法蓮必不嫉妒猶大、猶大也不擾害以法蓮。
    11:14 他們要向西飛、撲在非利士人的肩頭上.〔肩頭上或作西界〕一同擄掠東方人、伸手按住以東和摩押.亞捫人也必順服他們。
    11:15 耶和華必使埃及海汊枯乾.掄手用暴熱的風、使大河分為七條、令人過去不至濕腳。
    11:16 為主餘剩的百姓、就是從亞述剩下回來的、必有一條大道、如當日以色列從埃及地上來一樣。

    預言中的那位彌賽亞,他會帶領流散於各地的猶太人再次重新聚集,然後會重建自己的國度,一個有如昔日出埃及時所到的以色列一樣。

    耶穌在生至被釘上十字架,都沒有實這個預言,他甚至連帶領流散於各地的猶太人再次重新聚集的能力都沒有。相反,把耶穌送上十字架的,正正就是猶太人。

    人子、彌賽亞、救世主的故事

    [舊文重貼]
    公元前604-602年間,巴比倫統帥尼布甲尼撒對敘利亞、巴勒斯坦地區諸小國發動了一系列的征服戰爭。大馬士革、西頓、推羅以及猶太的國王都被迫納貢稱臣。

    其實,在尼布甲尼撒發動這些征服之前,先知耶利米早就收到風聲,並向猶太國王約雅敬發出警告,按聖經所述,猶太國王約雅敬並沒聽從,一直認為耶利米是發神經。然而,即使約雅敬聽從耶利米的警告,但是他們可以做的確實不多,因為當時猶太王國的國力跟本不是尼布甲尼撒的巴比倫軍隊對手。
    結果猶太王國連同大馬士革、西頓、推羅都被巴比倫征服。期間,猶太國王約雅敬一直臣服於尼布甲尼撒。但到了公元前601年,巴比倫與埃及交戰,其實巴比倫與埃及一直都不斷發生衝突。但這一次交戰,猶太國王約雅敬竟趁機脫離巴比倫,投向了埃及。此舉雖然曾被先知耶利米反對,但耶利米只是被人當發神經處理。

    尼布甲尼撒知道猶太國王約雅敬投靠埃及,大發雷霆,發誓要剷平耶路撒冷。於是率領巴比倫軍隊對耶路撒冷發動圍攻,在埃及軍和猶太軍的聯合對抗下失敗而回。但不久後尼布甲尼撒又再進行第二次圍攻,歷時18個月,在饑荒和內部分裂的情況下,耶路撒冷終於在公元前586年淪陷。

    耶路撒冷全城被洗劫一空。城牆被拆毀,神廟、王宮和許多民宅被焚燒。全城活著的居民幾乎全被擄到巴比倫。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巴比倫之囚」。

    亡國的猶太人便在周圍大國的夾縫中苟延殘喘。

    而先知以西結便在這個時候成為了當時猶太人的精神領袖。
    以西結經常借神之口責備猶太人道德淪喪、崇拜偶像,是耶路撒冷陷落的原因,令猶大人如同無家可歸的羊。以西結這些言論令當時的猶太人深深相信,導致亡國的原因,是因為觸怒了耶和華上帝。因此,若要擺脫苦難的話,就只有重新得到上帝的眷顧。而修補與上帝關係的方法,便是改變過去過份放縱的心態,以後遵守律法和堅信唯一的真神耶和華。

    聖經舊約中的《以西結書》便是猶大人在流亡中的懺悔、自責和期待的流露。

    當然,並不是全部猶太人都接受以西結的想法,以現代的術語來說,以西結可說是當時的極右宗教主義者,這是由於以西結出生於祭司家族的背景所致。
    以西結與猶太王約雅斤等被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擄往巴比倫,後來在被擄的同胞中作先知,先後共22年,因此又被稱為「被擄的先知」。

    當時以西結曾被稱為「人子」。「人子」 (Son of Man) 是猶太人獨特的稱謂詞,主要是一種詩歌修辭語言,通常是指完美的人、理想的人(the ideal man)

    猶太人在這個時期開始,便以「人子」作為道德和行為的標準。渴望討好耶和華歡心,修復與上帝的關係。他們一直堅持這種信仰精神,直到先知以賽亞的時代,情況開始改變。

    以賽亞的意思是“耶和華拯救”,以賽亞的名字,已反映了當時猶太人的渴望。由於這些先知一直鼓吹復國的言論,於是在猶太人間產生了一種極端的宗教主義,把以色列復國作為理想,他們在先知的領導下,常以激烈的方式,來表達猶太人的強烈復國情緒。漸漸他們已不再滿足於成為討耶和華歡心的「人子」,而希望有一個領袖出來領導他們再上演多一次出埃及記。由於猶太人這種極端的宗教主義的形成,就產了「彌賽亞」。

    彌賽亞在阿拉米語中,意思是施涂油禮的人,涂油禮就是指埃及國王登基時的一種儀式。阿拉米語是當時應用最廣泛的言語,在當時阿拉米語幾乎完全取代迦南語和阿卡德語,而迦南語 ( 希伯來語 ) 只會在儀式上才使用。事實上,希伯來語是一直至 19 世紀末,由立陶宛猶太裔醫科學生本耶胡達致力恢復希伯來語口語化, 希伯來語才 "復活" , 並於在 1948 年以色列復國後成為官方語言,為以色列人所用。

    由公元前六世紀末開始,猶太人一直等待這個施涂油禮的人出現,他們深信這個彌賽亞會帶領他們復國。直到羅馬帝國時期,已經等了幾個世紀,這個彌賽亞都沒有出現,這時許多猶太人已經變成羅馬帝國的順民,只有小部份人仍抱著復國的希望。
    而一個稱「人子」的人,耶穌就在這個時候出現。那一小部份人抱著強烈復國希望的猶太人,認定耶穌就是彌賽亞。但是大部份猶太人都不承認耶穌就是彌賽亞,因為耶穌竟然對猶太人說人家打你左面,你要連右面都給人打。這種思想怎能使猶太人相信耶穌是個會對抗羅馬政府,帶領民族起義復國的彌賽亞呢?因此,耶穌的抗爭在沒有多數猶太人的支持下,結束在十字架上。

    在耶穌被釘十字架後,這些信奉極端宗教主義的猶太人間興起了救世主復國論,他們依然相信,會有一個救世主出來帶領他們復國,在這個信念支持下,他們把帶領他們起義的人都視為救世主,猶太人進行了三次起義,可惜由於他們內部仍存在分歧,結果三次起義都失敗,猶太人還被羅馬政府趕出耶路撒冷。

    對於不斷的起義失敗,在猶太人被趕出耶路撒冷後,他們終於對救世主失去信心。此後,救世主復國論再沒有人敢說起。但是這些激進的猶太人與羅馬人依然在耶路撒冷外繼續他們的抗爭,其中最轟烈的是死海一戰,猶太人由於不甘落敗,寧為玉碎,不作瓦全。幾千猶太人集體自殺。
    猶太人與羅馬的抗爭也告結束。

    歷史向來都是由勝利的一方寫的,所以在羅馬帝國納為國教的基督教的演繹下,猶太人的失敗是因為不相信耶穌所致,他們把猶太人描述成邪惡和貪婪,將猶太人的動亂歸咎於他們的信仰,羅馬政府並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取消安息日,為要令所有猶太人文化於羅馬消失。

    此後猶太人繼續他們流離失所的生涯,他們流散在亞拉伯、歐洲各地,一直到 1948 年,以色列才終於復國。但是,內戰使他們的生活沒有因復國而安定下來,或許,猶太人依然需要一個救世主。

    星期一, 10月 03, 2005

    基督教的愛心

    其實基督教推崇愛心和關懷他人這種作風是受了近代哲學影響而來,在沒有康德* 之前基督教根本沒有這種關懷他人的意識,當時基督教推崇的是權力階層的利益保障和奴隸的絕對服從的意識。

    只是,當低下階層漸漸對於權力階層的壓迫而感到厭惡,加上道德意識的興起,人們開始追求平等,在種種社會改革運動之下,基督教才開始改變。

    但是,當權力大過社會力量,基督教又會再走回極權。
    好像近幾年美國興起的「文明衝突論」, 便是認為美國應該回復最初由只有基督徒白人的世界,其他種族和文明都會帶來衝突,只有白人基督教世界才能帶來真正的和平。

    從歷史上也從基督徒實踐信仰的方式來看,都很容易發現,在沒有 基督教以外 的制約下發展的基督教,都很容易變成霸道的強權。

    每件事物對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感覺和立場,特別是宗教,信或不信,是相當非理性的,而這種非理性,有時是一個計時炸彈,對社會對世界都有可能構成危害。

    但重點在於,基督教一直以來都沒有認真發展睦鄰關係的思想,原因是一直以來都沒有此需要。這導致在今時今日,當全世界人都追求和平,和諧的世界時,基督教一時間落後起來。於是要借助種種現代哲學思想,加入使其信仰更加完備。而最值得關心的問題是;在沒有基督教以外的力量制衡下,基督教常常都會走向極端,而這也是為甚麼有許多人反基的原因。

    * 理解到有些精算師對追求精確的熱情,但是,基督教從野蠻走向寬容,並不是突變的,而是漸漸改變,由於康德一直對於推動道德和個人修養方面比較有代表性,所以才以康德作為轉變的界線,但在推動西方宗教寬容的歷史上,康德既不是先鋒也不是唯一一人,除了康德,還有許多默默無名,以生命和血淚為寬容而付出,這些人和事同樣也是很值得尊重的。

    星期日, 10月 02, 2005

    末世反基論之董邏輯學

    留意是“董”邏輯不是“懂”邏輯,董邏輯即“董建華邏輯”,由版友 Evil 提出,出自董建華;“越多人批評我,就越代表我做得正確。”此一革命性之後現代邏輯思維,即“董建華邏輯”,簡稱“董邏輯”。

    但是“董邏輯”實非由董建華所創,早於千多年前,己有基督徒從“末世反基論”中發展“董邏輯”,他們認為,在末世會有許多被撒旦迷惑的反基,這些反基會以各種甜言蜜語,古怪言論去欺騙信徒,使信徒絆倒。

    因此,但凡越多根據証明聖經和基督教的不可信,就越能代表聖經和基督教的堅實和可信。

    董建華道成肉身,把董邏輯的思維實行在世人面前,作了基督徒的榜樣。

    末世反基論之董邏輯是哲學的一項劃時代突破,是超越邏輯的最高境界,相信連李天命都不能破解。

    星期一, 9月 26, 2005

    耶穌在曠野的四十天

    我在網上 search 了很多關於耶穌在曠野四十天的文章,看了很多,大都是同一論調。主要都是從耶穌擊退魔鬼的角度理解,不知是否這些人看幻想小說太多,以致大部份意見都有這種理解傾。

    其實在這四十天中,耶穌在思想上其實有很大的轉變,而這些轉變,對於了解耶穌原本的思想是很重要的。因為,從歷史、文化、當時的社會和信仰角度去看,耶穌在曠野的四十天都不單單是耶穌擊退魔鬼這樣的一個幻想小說故事般膚淺的。

    耶穌在曠野四十天的故事,其實有更深層的意義的。

    曠野四十晝夜,很容易便能聯想到申命記中希伯來人在曠野流浪四十年的艱苦歲月。

    猶太人在西奈的曠野流浪了四十年,為的就是追求自由,建立一個屬於自己民族的國家,他們相信希伯來的上帝,會在某處預備了一個流奶和蜜之地,作為他們定居的國家。最後,他們終於在迦南一帶,建立以色列王國,可是以色列王國最後被巴比倫入侵,導致亡國,猶太人從此在不同國家寄人籬下,過著奴隸般的殖民生活。

    因此,以色列復國一直都是猶太人的夢想,每一個猶太人的領導者,都是打著光復以色列的旗號,給猶太人復國的希望。

    但是,耶穌卻並不這樣想,在曠野的四十天,他回望過去猶太人的經歷,開始懷疑這一個復國的夢想,是否不設實際?魔鬼向他指示萬國的榮華,指這一切都可以給他,因為,從耶穌的族譜追溯,耶穌本是大衛王的後人,他流有猶太皇族的血,因此,他是以色列復國的希望。

    可是,耶穌想到,猶太人為了這個復國的夢想,受了多小的苦?猶太人一直以來所追求的,世上的萬國、與萬國的榮華,是否值得?在羅馬的生活,雖然不是自己的國家,但在當時羅馬盛世的時代中,大家不是也一樣生活得很好嗎?猶太人真的需要再為此而去鬥爭?
    他想到,人生並不應該是這樣的,猶太人應該可以活得更好,但永遠活在亡國的傷痛之中,永遠背著這沉重的包袱,這樣的生活又有何意義呢?
    當魔鬼要他引証自己是神的兒子這個身份,要求他在殿頂上跳下去的時候,耶穌便覺悟了,他不肯跳下去,這等於宣稱他放棄了自的身份,他不要再做猶太人的皇族後人。

    之後,耶穌開始說服猶太人,要猶太人交稅給羅馬政府,要猶太人服從羅馬律法。
    耶穌從一個以色列復國的希望,變成一個折衷者,變成了羅馬政府的說客,這樣,猶太人怒了,他們覺得被耶穌背叛,於是,便開始計劃殺死耶穌。

    猶太人不明白,為了以色列復國,已經令猶太人受了不小苦頭,耶穌對猶太人說;真正追求的國度,不是在地上,而是在天上;即是說要猶太人放棄復國的想法,才能脫離苦難。因為即使在地上,也可以好好地活,強行復國不一定就幸福,只會帶來更多戰爭和苦難。
    許多猶太人都接受了耶穌的想法,但依然有些極端的派系,堅持以光復以色列為理想。也因此,而造成了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命運。

    星期四, 9月 22, 2005

    現代人不容易理解希伯來人信仰

    現在世界上有很多人都對於希伯來信仰著迷,基督教新舊正教都似乎很受歡迎。
    但是,有幾多人真正理解這個希伯來人的信仰,投入這種感情中?
    許多解經家都說;要正確理解聖經,都需要從上文下理,從歷史和當時的文化背景等等著手,不應斷章取義...... 等等。
    但是,實際的普遍情況來說,信徒理解聖經大都是斷章取義。

    要真的從那些不同層次入手,對於現代人來說其實並不容易,更難說要投入那種感情。因為,有很多概念現代已經沒有了,例如奴隸、亡國等,在追求民主自由的現代人怎能理解古時奴隸是甚麼一回事?在繁榮國家生活的人,怎能理解亡國是甚麼一回事?

    然而,在現實中,一般人都不太有興趣去想這些問題,對於永生、得救、三位一體、耶穌歷史的真實性、希伯來文化背景、古羅馬歷史............. 等等,Damn' !! 收皮吧!悶狠死人!
    一般人關心的,只是眼前的現實,有些問題,知道和不知道,對生活都沒有影響,現實世界有現實生活,流奶和蜜才是生活最重要的東西,其他的任你說是便是吧!

    星期二, 9月 20, 2005

    其實我覺得 穆罕默德 比 耶穌 對人類的貢獻大得多

    在沒有穆罕默德之前,亞拉伯地區的人都是一個個部落,由於亞拉伯地區資源缺乏,所以部落間常常因為爭奪利益而你打我我打你,血腥復仇是常有的事。
    而穆罕默德也不想看到自己民族常有這些爭鬥,於是發起革命,他不但成功統一亞拉伯半島,還著成古籣經,以古籣經建立起亞拉伯的律法制度,完善的政治和經濟系統,又教育亞拉伯人追求智識,建立起亞拉伯的和平、文明和繁盛。

    而耶穌只不過是一個革命失敗的社會運動家,像耶穌這種人在那個時代多的是。原因是當時在猶太人社群中興起了一個叫“艾賽尼教派”的派系,這派系的作風十分激進,以現代的說法,他們可說是“極右”的激進組織,以光復以色列為理想,常常發動起義。
    所以,耶穌極其量只是一個起義失敗的革命領導者而已。

    在文明發展方面,穆罕默德的貢獻也比耶穌大得多。如果要比較,耶穌根本不能稱得上是一個思想家,在他一生中從沒有任何著作。現時的基督教的宗教體系,很大部份都是從四福音書、保羅書信和波斯宗教而來。而基督教的神學發展,更是滲入了大量希臘哲學的思想在內,都是以希臘哲學為主,希伯來信仰為輔。但希臘哲學卻沒有因基督教而發展和保存起來,反而在亞拉伯世界中,希臘哲學的保存和發展工作做得更加完備。在十字軍東征之前,基督教的東羅馬根本沒有文明這個概念,在十字軍東征失敗後,才從亞拉伯伊斯蘭國家引入文明,思想和哲學才真正地在基督教中發展起來。

    基督教教會的成立和拓展,也是和耶穌無關的,教會的出現很大程度是羅馬政治鬥爭的副產品。

    由此看來,耶穌其實並無甚麼實際貢獻,他並沒有為自己的希伯來民族爭取過甚麼,他為猶太人爭取以色列復國的計劃是失敗的*,猶太人也沒有因耶穌而強盛起來。相反,慕耶穌之名而來的基督教卻成為猶太人最大的迫害者。

    如果真的有神,像這樣去比較,似乎神對於穆罕默德的恩典,明顯是比耶穌更大的。穆罕默德確是比耶穌對人類的貢獻為大。


    *註;其實耶穌志不在為以色列復國,他也不會是“艾賽尼教派”的成員,這其實是一個錯誤的祈望。事實上,他也跟本不讚成以色列復國的,不過這是另一個題目,日後再論。
    但是若論實際對國家、民族的貢獻,以及在政治和思想上的發展,穆罕默德 的確比 耶穌 貢獻大得多。

    星期一, 9月 19, 2005

    有趣的基督徒思維

    有沒有試過在教會提出信仰討論呢?
    我便有這方面經驗,很有趣的,所以在此分享一下。

    通常在新教教會中,你提出一些懷疑時,教友通常只會認為你信仰不純正,或者是未清楚明白基督教。

    從前我最喜歡就三位一體和原罪等問題在聚會裡和教友討論,但很小會被認真的討論,通常都認為問題太深,不適宜討論。但普遍認為,無論怎樣,教理都不會有錯的。

    大致上都認為;教理中能被理解的部份,是真理,是恩典,是神的智慧。
    至於教理中不能理解的部份,都是奧秘,不應強行去嘗試理解。
    而很多對於不理解部份的否定,大都出於魔鬼的引誘或者迷惑。因此,懷疑基督教並不因為教理有問題,而是懷疑的人有問題。

    所以,在教會中除非你找到志同道合者,普遍來說在任何聚會都不可能出現信仰討論的,神學從不是一樣受歡迎的東西。
    其實,在聚會中討論信仰的材料,很多時都出自一些牧師的文章,這些文章常在網上被轉載,大家都應該拜讀過,這些文章通常論點和結論都沒相干,很多時結論都不成立,但完結句子永遠是;這証明了神的偉大、這証明了神的奇妙、這証明了神的真實、這証明了神的愛.........

    所以,在聚會中任何信仰討論,過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一個結論; oh yes ! oh right !! 不明白的也很奇妙! 太奇妙了!太有智慧了!太奇蹟了!要感恩了!

    自瀆

    自瀆其實並不是一件壞事,在找不到性對象的時候,自瀆是解決的好方法,而且醫學研究都証明自瀆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當然,過度的自瀆也是不好的,不過最重要還是不要影響到別人,這通常是很私人的事,除了自己,或者親密愛人之外,根本就和其他人無關。
    但是總有些衛道之仕,喜歡去干預別人在任何涉及性愛的事,有時就連人家自瀆都要去管,總是說這樣不好那樣不好。這些人可能因為沒有自瀆,谷精上腦,以致思想偏執。

    不過,自瀆一詞還是始終有自我褻瀆的意味,也就是假定了此行為的罪惡性,才能構成褻瀆,所以自瀆一詞還是傾向於負面的。
    另外又有人稱之為手淫,不過淫字有過度、放蕩的意味,這令人感覺是無節制的玩弄性器官。
    還有叫做自慰,自慰有自我慰解、安撫的意味,似乎比較浪漫的形容這種行為。

    但是無論怎樣稱呼,這始終是人的自然行為,並不能以正邪判之。但任何事太過份也是不好的,有時候有些東西需要慢慢品嚐才有滋味。無論如何,自瀆是自然之事,不應該太負面看待,好好認識自己身體,有需要時儘情享受,但也要記著量力而為。
    能好好的幹,這樣才不枉此生!

    星期五, 9月 16, 2005

    摔角

    我是一個格鬥迷,也是一個摔角迷。我所指的摔角,是那種以娛樂為主,一早套好招,在擂台上表演的那種,一般都被稱為 pro-wrestling - 職業摔角。

    講開摔角,其實,摔角並不是一種暴力的玩意,摔角的目的並不是要傷害對手,摔角本來是一種鬥力的競技,兩個大隻佬以氣力把對手的身體壓制,使對方動彈不得,就為之勝利。

    和拳擊不同,摔角並沒有攻擊技術,只有 submission - 關節技,通過一些鎖住對手的關節技巧,令對手動彈不得,或者扭曲對手的關節,令對手痛苦而投降。
    所以摔角手除了氣力之外,技巧也很重要。但很多技巧,都很需要氣力來配合,所以摔角手通常都是大隻佬,因為他們都很努力鍛練身體。

    現在以娛樂為主的摔角,原本是馬戲團的附加表演,用來充斥場面,但由於太受歡迎而變成獨立表演。
    其實,以表演為目的的格鬥並不是摔角獨有的,拳擊和中國功夫也有以套招表演的,中國功夫的套招表演主要集中於電影上,早期的這些表演者很容易因拍功夫片名成利就,所以吸引很多人入行,不過中國功夫的表演都是在電影上,現場演出的卻並不普及。
    而拳擊套招表演的演出者通常都是一些過氣的拳手,又或者因為受傷無法比賽的拳手,為了生計而進行這些表演,所以最初的時候拳手都不太願意做這種演出。
    不過拳擊表演卻遠不及摔角表演受歡迎,始終摔角的肢體語言都比拳擊多,娛樂和戲劇較果都比拳擊豐富,加上當時黑白電視 的興起, 由於早期的電視是沒有聲音,所以摔角這種充滿動作和戲劇的表演便成為了主流娛樂。
    因此在許多套招格鬥的表演中,摔角能突圍成為一種受歡迎的表演。

    星期六, 9月 03, 2005

    冤冤相報迪士尼

    最近香港的 迪士尼 開幕,意外地大部份評論都不是讚賞,而是批判,質疑 迪士尼 的各樣,例如剝削工人、法權自治、文化侵略等等的問題。

    在網絡的討論版、網台等,在談論迪士尼時都是一面倒的反對,反對迪士尼的霸權、反對迪士尼的文化侵略等。一時間令人覺得,“反迪士尼”此一行為十分潮爆,十分能讓人覺得自己很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完全不被 迪士尼 的幻象所迷惑,很清醒的看到真相,簡直是超凡入聖!

    只不過, 迪士尼 為甚麼會有這樣的霸權,這霸權是怎樣開始的呢?
    為甚麼 迪士尼 會如此執著於他們的版權?

    其實一切是大有由來的。

    我們都知道迪士尼的招牌是米奇老鼠,可是在迪士尼創作米奇老鼠之前,其實迪士尼還創造了另一個受歡迎的卡通人物叫做【幸運兔 奧斯華 】(Oswald, the Lucky Rabbit ) 。
    奧斯華令迪士尼第一次嘗到成功的滋味,但是當他滿懷希望地要與發行人 Charles Mintz 洽談奧斯華卡通的下一期合約時,原來發行人已經高價買通所有奧斯華的幕後工作人員,在沒有 迪士尼 的情況下照樣可以繼續推出奧斯華卡通,而迪士尼從此無權再為奧斯華做任何事情了。

    對於迪士尼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他無法接受自己創作出來的成果,會一夜之間付諸流水,此後他發誓;一定要擁有影片的版權!

    為了能保障自己創作的版權,於是 迪士尼 秘密創作了米奇老鼠,但是最初米奇老鼠並不太受歡迎,直至第三部米奇老鼠卡通汽船威利(Steamboat Willie)的推出,由於這部卡通是首部有聲卡通,也是電影史上第一部有聲卡通,因而令 米奇老鼠 聲名大噪,而 迪士尼 也因為 米奇老鼠 漸漸步向成功。

    許多對 迪士尼 霸權的分析都認為,Oswald 事件對 迪士尼 來說是一大傷痛。因此令 迪士尼 十分執著於保護自己創作的版權。另外,和他工作的人都要簽很多保密協議的合約,因為他總是害怕再一次被背叛,不想自己的成果再一次被別人竊取。迪士尼 便因此而慢慢學會各種玩弄版權和保障自己利益的技巧。

    很多人都批評 迪士尼 的版權壟斷。但是,迪士尼只不過是想保障自己的利益,從奧斯華事件的傷痛中,加上迪士尼童年時的一些被背叛的經歷,令迪士尼明白到沒甚麼比保障自己利益更重要,所以迪士尼對於版權的病態執著,其實有根有據。

    反觀我們的香港,為了發展而不斷去拆古蹟,我們都沒有保護自己文化遺產的意識。為了可以賺更多錢,我們都不介意失去自己的文化。當意識到迪士尼在香港的落成,是一種文化入侵略,很多人都走出來,加入反迪士尼的行例。

    所謂 迪士尼 霸權,只不過是有人希望捍衛自己的文化成果,同時向別人推廣,令自己的文化成果發揚光大,其實有甚麼問題?

    我們都可以侵略其他國家的文化,我們沒有這個權利嗎?難道連文化侵略也是 迪士尼 的專利?
    面對 迪士尼 ,我們只能視之為一種文化入侵。我不太清楚是為了甚麼而抗拒,好像是為了不想被入侵而反對。

    或者許多中國人不知道自己有甚麼文化遺產,由於不知道有甚麼東西需要捍衛,於是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反對其他文化入侵吧。

    不過我依然還是會繼續反 迪士尼 、反麥當奴、反 KFC、反 WalMart 、反.............,因為做這些事的自我感覺良好,太型了!

    星期五, 9月 02, 2005

    天堂地獄

    其實,在聖經時代的社會來說,殺戮根本算不上是甚麼,特別是對付非我族類者。在基督教還未成為東羅馬國教之前,希臘羅馬的宗教,都是按家族發展,每一個家族都會有屬於自己的神,一個神就代表一個家族,神就等如一個家族的姓氏。

    在當時社會,有一種人叫做奴隸,這種人基本上沒有人權的,他們就好像商品一樣可以買賣,如果主人不滿,輕則可以割去耳朵,重則把他們斬手斬腳以示警戒。
    但奴隸也是人,也一樣有思想,會反抗,要怎樣令奴隸聽教聽話,這可說是一門學問。

    家族宗教便在這方面發揮了作用,用來作為訓練奴隸,從小就讓奴隸認清自己的身份,如果不聽話就要像活在地獄一樣,因為這權力是來自神的,所以奴隸的主人不但不會為這些暴力手段而感到罪惡感,反而樂於以各式各樣的恐怖象徵,以恐嚇作為要奴隸服從的一種方法,要讓奴隸知道,服從便是得平安的唯一途徑。

    所以,天堂地獄的觀念其實是一種管理奴隸的手段,只要聽話就可以活得像在天國一樣。

    到後來東羅馬帝國成立,同樣使用這種方法作為管理國家的手段,統一宗教,教廷變成最高權力,十字架上釘著的那痛苦的人,也就是這種以恐懼作為平安的象徵,所反映的其實是一個要求絕對服從權力的社會制度。

    人道、人權、公平這種東西,其實是很近代的思想,近代到可能是我們父母的父母的時代。
    也可以說,現在的人類其實還正處於從野蠻走向文明的脫變過程中。
    當民主、人權、人道、公平等等各種文明概念還未在全世界實行之前,我們其實還未完全進化至一個完全文明的程度,現在只不過是剛剛開始而已。

    星期一, 8月 29, 2005

    愛技術不愛學術

    講開算術一流數學九流,又引伸另一個題目;中國人對技術真的是很著迷,並且是很瘋狂追求。
    又試以中國功夫為例。中國功夫並不是沒有格鬥理論的,但自古以來學功夫的人就只相信一種學習方法,就是“苦練”。他們相信學功夫除了苦練便別無他法。直到一個從“美國長大”叫做李小龍的人出現之後,人們才開始重視格鬥理論。但在中國人當中還是不受到重視,人們在想著的只是怎樣把腳踢得更高更快,要踢到像李小龍一模一樣。
    但是鬼佬對李小龍的格鬥理論更重視於怎樣學李小龍 kick ass,結果發展出 MMA (混合格鬥),而 MMA 的興起。最大受惠卻不是中國功夫,而是巴西柔術。因為巴西柔術向來很重視實踐理論。結果巴西柔術在國際格鬥界大放異彩。而中國的格鬥還依然停留在一訓低就不準打的階段,還是認為訓低還打人是無品行為,可謂老土到痺!

    中國人為甚麼對技術這樣沉迷?真是莫明奇妙,結果中國只能做世界工廠,我也很想知道為何。

    星期五, 8月 26, 2005

    中國人算術一流數學九流

    最近在人民台風蕭蕭節目中,聽到有人提到,中國人算術一流,但是數學九流
    十分同意
    數學作為一種 數字的學問 ,它包括符號邏輯、推理、運算方法等各種和數字有關的學問。
    而算術是一種計算的技術,中國人的確是精於此道者,自古至今發明許多心算技巧,說中國人算術一流,又的確是有根有據。

    但中國人的數學卻似乎是另一回事。
    自古以來中國都不重視學問,在中國只有方士、術士,卻沒有學者,有技術,但沒有學術。
    其實中國也有思想家,但由於中國人從不重視學問,儒佛道原本都是一種學問,卻都變成了方術,最後變成迷信。
    因為中國人自古都很重實用主義,中國人從來沒興趣思考黑洞的重力問題,也沒有興趣了解三角形的角加起來有幾多度,因為知道了也沒用處。
    但是你欠我幾多錢,欠了幾多日,利息怎計,卻會十分興致勃勃地去學習怎樣計算。

    對於不實用的東西,想一想也覺浪費時間,而結果中國人只對技術有興趣,對學術沒興趣。

    所以說中國人算術一流,數學九流,也算是有根有據的。

    星期六, 7月 30, 2005

    歷史原來離我不遠

    每次讀歷史故事,總覺得歷史距離自己很遠,古代皇帝的封建獨裁時代,總覺得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
    原來,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溥儀,清朝的滅亡,不過是我出生前不夠一百年的事,按照推算,父母的父母,便已經是那個時代的人。
    原來那些事情,其實一點都不遠,只不過是幾代之間的事,一轉眼間便是成敗,整個世界都變成不一樣。

    中國的石油工業是始於十九世紀中,即是距離今天不過不夠一百年,我們在一百年前開始用石油發電。
    西方的工業革命是從十八世紀開始,距今不過二百多年前,人們開始用機器代替人力的生產,用機器代替人力工作不過是二百多年的事。
    今時今日,機器已經發展在生活上的每一部份,我們日常生活中都不能缺小機器。
    一八七零年人類開始以石油發電,到美國以非凡的速度發展工業。我們和原始生活方式其實距離真的很近很近!

    不過,在十八世紀開始使用石油,到現在二千年不過兩百年間,石油已經出現了短缺危機。這反映了工業的急速發展的確使自然資源有過度消耗的情況。人類的消耗遠比原本所需的為多。

    二百多年,即是父親的父親的父親,只不過三至四代人,就令石油出現快將用完的情況。

    原來只要幾百年的時間,世界便可以有這麼大的改變。經過這二百多年的極速消耗,在以後的一、二百年內,又會否發生甚麼改變世界的事情呢?

    星期四, 7月 21, 2005

    香港K歌

    最近聽了一隻歌,是來自舞台劇《東宮西宮 4 之西九龍皇帝》,裡面有一隻歌叫《香港挽歌》,是由一隊獨立組合「假音人」攪出來的。
    這隻歌,正好就是香港樂壇的濃縮,「假音人」創作這隻歌的意念,是由於他們發現,香港許多所謂的K歌,在結構及風格方面,其實都全部一樣,於是,就收集許多時下流行的K歌,據稱總共收集了四十首歌,然後把他們拆散,重新拼貼,而結果發現,四十首歌竟然可以拼出一首全新而完整的歌曲出來。

    雖然,這看似是一種開玩笑的實驗。
    但是我聽起來,卻覺得感慨,一直以來,我都認為,香港只有一種音樂。
    現在,「假音人」這個開玩笑意念,更讓我覺得,原來香港音樂,聽一首便等如聽全部............
    其實,是否因為我們想追求這種文化的一致性?
    我們是否都希望被格式化的乎合某種標準,樂於做一個和別人相似的人?
    我們都追求這種平凡,是甘於接受,還是被逼接受?

    香港,是否還依然會繼續崇拜著這隻《香港挽歌》,直到永遠?
    我們是真的喜歡《香港挽歌》?還是我們只有《香港挽歌》可聽?

    宗教研究打書釘 list

    想弄一個宗教研究的書 list ,有很多問題其實早就有很多人研究過,有很多理論其實早有很多人提出過,要認識的最快捷途徑當然就是讀書。
    想介紹的書其實有些我自己也未必看過,但是這些書即使自己未看過,當中有很多內容或主張也必會從其他宗教的書上被引用過,所以這些著作在宗教研究上都很重要的,我就是想列出一個重要著作的 list 。
    遲些想再弄一個基督教研究打書釘 list,不過這種功夫相當費神,不是立即可行的。
    還有小弟水平有限,當中可能會有些錯漏,又或者是小弟有眼不識泰山,沒有介紹的重要著作,都希望各方高手不吝賜教,無言感激。
    *******************

    /《宗教學導論 》 麥科斯 穆勒
    Introduction to the sience of religion four lectures. 1870 ( Friedrich Max Muller 1823-1900 ),
    麥科斯 穆勒 是英國語言學家,他應該是第一個提出宗教學 ( Science of Religion ) 這個概念的人,在此之前,宗教研究都是向兩邊極端走,一是澈底推翻,認為宗教是迷信;一是認為宗教神聖不可侵犯,質疑等於侮辱宗教。
    但 穆勒 則認為人類應該對宗教有不偏不倚,在科學上的比較。由於所有高深智識都是靠比較來穫得,所以以比較來作為宗教學的研究,應該是最不偏不倚的研究方式。

    /《宗教起源和發展》 麥科斯 穆勒
    Lectures on the origin and growth of religion, 1879 ( Friedrich Max Muller 1823-1900 ),
    穆勒 的另一本名著,穆勒作為西方宗教學的始創人,他認為,要了解宗教是甚麼,就必先要知道宗教原本是甚麼,怎樣演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在這本書中他對宗教如何起源,如何發展作出深入的研究。他把 "宗教" 一詞放入不同的語言中比較,發覺宗教的不確定性,例如拉丁文的"宗教"一詞就不能包含英文對 "宗教" 一詞的所有意思,在希臘語和梵語都有不同的含意。為了要給宗教下一個定義,於是穆勒嘗試以追溯 "宗教" 一詞的 "語源" 為起點,找出宗教的起源和發展。他認為只有找出宗教的起源,才能在以後的研究中掌握他。

    /《原始文化 》愛德華 泰勒 爵士
    Primitive Culture 1871 ( sir Edward Burnett Tylor 1832-1917)
    泰勒 是英國人類學家,有人類學之父之稱。泰勒認為人類的不同文化現象都有一定的活動規律,提出「泛靈信仰」(animism)是人類宗教最原始的形態。原始人相信任何東西都有靈魂,例如樹有樹精,羊有羊精。隨著人類社會與文明的日益進化,宗教信仰的形式也逐漸複雜,相繼出現了鬼神崇拜、多神教,最後才出現一神教。

    /《金技》弗雷澤
    Golden Bough, 1890 (James Frazer 1854-1941)
    弗雷澤是一位人類學家,也是一位進化論學者。
    在《金枝》中,弗雷澤以許多實例來討論什麼是「巫術」。他把巫術分成「模擬巫術」(imitative magic)和「接觸巫術」(contagious magic)。前者是根據「同類相生」(like produces like)或「相似律」(law of similarity)而來;後者是依據「接觸律」(law of contact)而成。弗雷澤認為這兩種巫術其實都是根據「交感作用」(sympathetic act) 而運作。
    弗雷澤認為巫術是人類宗教的最原始形式,他認為原始人由於不能分辨自然現象和實證科學之間有什麼不同,因而以巫術作為解釋,雖然他認為巫術是假科學 (pseudo-science),但巫術確是人類對科學追求的最早期形式。等到人類知道巫術不足之後,才出現以祈禱為主要形式的宗教。到社會進步到相當的程度之後,才出現真正的科學。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涂爾幹
    The Elementary Forms of the Religious Life, 1912 (? mile Durkheim, 1858-1917)
    涂爾幹是繼孔德(A. Comte)和斯賓塞(Spencer, H.) 之後最有影響力的社會學家,他的研究在於宗教對社會文化的功能。《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涂爾幹提出宗中「神聖」(sacred)的部分,其實就是「社會」的象徵,並以圖騰崇拜為例來說明這種象徵意義。他認為原始人在處理社會生活時,對自己所屬的社會群體有一份感情,就用一種東西來作為「象徵」,加以崇拜,所以圖騰崇拜其實就是在崇拜社會本身。他認為宗教是鞏固社會群體生活的手段,而這種象徵性手段是經營一個社會時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宗教經驗的種種》威廉 詹姆士
    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 1902 (William James, 1842-1901)
    詹姆士 是開創宗教心理研究第一代學者中最傑出的一位,也是 "美國心靈學研究會" 的創立者。他的主要成就在實用主義哲學( Pragmatism )、宗教哲學和心理學三方面。美國著名宗教哲學家史密 ( John E.Smith ) 指《宗教經驗的種種》是在所有關於宗教的著作中最轟動和最具影響力的。
    《宗教經驗的種種》是在心理學的範圍中展開的。威廉大量的使用類型學的分類方法來幫助他研究宗教經驗。他將宗教會帶給人的感受分出兩大來源,第一個是制度化的宗教,這部分的體驗經常從儀式而來,這部分不是威廉所關心的。威廉關心的是他所要談的第二部分,個人私密的宗教經驗。簡單來說就是密契主義這部分的宗教經驗。而本書的章節安排則極像成聖所必走的路程。

    /《婦女與世界宗教》卡莫迪
    Women and World Religion, 1989 (Denise Lardner Carmody 1935 - )
    Denise Lardner Carmody 是美國女權主義宗教學者。她認為,婦女在各種民族的文化下都處在社會的邊緣,婦女的處境類似於窮人和被種族歧視的人,公平對婦女來說是不存在的。而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又住住和宗教息息相關。在 1976 年她便和丈夫作了一次環球旅行,考察世界各地的宗教和婦女的狀況,而《婦女與世界宗教》一書便是她考察的成果。
    在這本著作中,卡莫迪客觀地以歷史學敘述女性宗教 (matriarchal religions ,亦即太古宗教archaic religions)與男性宗教 (patriarchal religions)的起源、宗教的原初形態與女性史,她比其他學者更深入地研究世界諸宗教中女性的角色,指出宗教對女性地位的影響。卡莫迪希望能藉她的研究,澄清一般宗教對女性的偏見和誤解,她深信通過這種了解,能使宗教能在婦女的解放上也能發揮一定的作用。

    星期五, 5月 27, 2005

    我對迷信的定義

    其實我會用莊子的 "移是" 來理解迷信。
    "移是" 即是指從大道分離出來,卻和大道完全無關的東西。
    例如原始人為了雨水而跳求雨舞。
    雖然求雨舞是因為求雨而來,但求雨舞和求雨是沒有關係的,因為求雨舞根本不能求雨。這就叫做 "移是"。
    即是無論你跳幾多次求雨舞都沒有下雨,但你仍然堅持只要繼續跳求雨舞就一定會下雨,而堅持這種 "移是" ,這便是迷信。

    星期一, 5月 23, 2005

    以色列的女神

    一直以來人們都以為猶太人是信奉一神,即只有一個耶和華,但在古時猶太人其實也是泛神論的,他們所拜的耶和華其實還有一個配偶,叫"亞舍拉"。
    有一本書叫 Asherah:Goddesses in Ugarit, Israel and the Old Testament,作者Binger 對於這位女神有相當深入的研究,這女神的名字應該是 "亞舍拉",她是耶和華的配偶 (the Consort of Yahweh),在第一次聖殿被攻陷前,迦南上的希伯來人,便是把 "亞舍拉" 和耶和華放在一起崇拜的。
    舊約也有關於"亞舍拉" 的記載,主要在列王記上下,士司記等。

    列 王 記 上 :
    18:19 現在你當差遣人、招聚以色列眾人、和事奉巴力的那四百五十個先知、並耶洗別所供養事奉亞舍拉的那四百個先知、使他們都上迦密山去見我。

    列 王 記 下:
    13:6 然而他們不離開耶羅波安家使以色列人陷在罪?的那罪、仍然去行.並且在撒瑪利亞留下亞舍拉。


    關於亞舍拉與耶和華的情史,絕不比亞當和莉莉絲的情史失色,因為,亞舍拉原本的丈夫,是以色列人恨之入骨的 "巴力"神,後來不知怎樣,就變成 the Consort of Yahweh

    不過舊約對亞舍拉的描述完全是負面,原因是當時的以色列人被巴比倫入侵後,他們把所有的責任都歸咎於亞舍拉和巴力神。

    如果從神話的角度看,我估計他們可能怪亞舍拉女神和巴力舊情復發,令耶和華發怒,以色列人看不到風頭火勢,還仍然拜亞舍拉和巴力神,結果耶和華便遷怒於以色列人,借巴比倫神的杖令以色列亡國。這個神話部份只是我的幻想,大家當說笑好了。

    星期日, 4月 24, 2005

    現存最古老的暴力文學

    聖經基本上可說是一本現存最古老的暴力文學

    情形就如日本把軍國主義美化為一種熱血的民族情懷,透過各種文學、小說、漫畫、電影等種種暴力文化,來美化暴力,隨時都可以為這種所謂熱血情懷而戰。
    基督教以締造聖潔無罪的世界、捍衛最高信仰精神,以聖經去美化復仇和暴力,以成為堅持神真理的屬靈勇士,隨時都可以為捍衛這種所謂真理而戰。

    這些主張道不道德?視乎你以甚麼角度去看,如果你是基督徒,你是不會認為基督教是不道德的。
    正如日本右翼人士是絕對不會認為軍國主義是錯一樣。
    而在他們心目中,任何企圖破壞這些精神的人,都是褻瀆神明的魔鬼,必須要被永久咀咒。
    未上過戰場的士兵,總是以為戰爭是浪漫的。

    星期一, 4月 11, 2005

    基督教的奇異特質

    對基督徒來說,這說法可能很難入耳,但有時不得不承認,基督教確是有一點點的邪氣。

    只要對基督教歷史熟悉的人都知道,不論是舊教、新教或者正教,他們的出現,在最初都是為了爭取信仰自由,反對極權而來。
    但是,當他們爭取了自己信仰自由之後,自己就會變成獨裁者,不許別人有信仰自由。

    原始基督教本來是一群低下層的人在欺壓下的抗戰,但是,當他們爭取到自己的地位後,自己卻變成了欺壓者,對弱勢社群進行欺壓。
    東正教本來是為了對抗教廷的霸權,爭取教俗平等而來。但是,當他們爭取到自己的地位後,自己又變成了一個極權政府。
    新教原本在對抗教廷的欺壓,爭取信仰自由而來,可是當他們打倒了一個大的極權後,卻分裂出許多個小的極權。小的極權和小的極權之間,又不停地以各種理由對抗,然後又不停地分裂出更多的小極權。

    無論如何,從歷史看基督教,就發覺他好像撞邪一樣,永遠都不能走出野蠻的思想。雖以崇高的精神作為包裝,但實際上卻是進行邪惡的侵略,因為他們從來只會關心自己的利益。

    你怎能說,基督教不邪?

    聖經根本是人類的災難

    聖經這本書實際上只是一個牧民和商人組成的小民族歷史,只是長期的不斷地被人利用,在不停地誤解下四處宣傳,最後發生化學反應,將一個在原始野蠻時代的遊牧民族的家庭組織關係,變成了一種人神關係,最後發展成了一套邪怪學說,被一群在社會中處於低下層的人,一群無法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廣泛地接受。

    傳到中世記,又被一群目光狹隘,頭腦簡單的所謂神學家。根據他們眼中所看,地球只不過是一個平面的狹隘世界觀,發展出來的膚淺神學,創造了一個象徵野蠻的圖騰。

    結果這種野蠻的信仰製造了一本大家都以為是絕對無誤、唯一真理的一本書 -- 聖經。

    那些人把這本書看成是所有智慧的泉源,他們以為讀完這本書,就等於洞悉這個世間的一切,當他們以為自己手執真理,自大的心就澎漲至無可收拾的地步,以他們狹隘的目光,對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作出審判,一個個異端審判、異教清洗的故事此起彼落。

    事實上,任何一個資深神學家、聖經研究者或甚至是基督徒,本身都意識到聖經的世界觀是相當狹隘的,只是不好意思宣之於口,唯有通過反對原教旨主義、反對聖經無誤等運動,來表達這種思想爭札,但同時,他們亦早已暗中承認,只有追求聖經以外的學問,才是真正的出路。

    可是還仍然有一些頭腦簡單的人,以為只要明白聖經,就明白了所有真理。還以為自己高人一等,傲慢地鄙視著異教徒,恨不得立即把你打倒,然後踏上幾腳,要你永不超生。
    可是他們永遠不會明白,時代是不會為他們而停下來的。
    但他們寧願把自己反鎖於古代的野蠻思想當中,棄絕社會文明的發展,致力推動著人類世界的退步。

    星期六, 4月 09, 2005

    異端

    異端這個字,足以寫一本書
    不過,暫時沒有這種興緻 (以後或者會有)

    簡單來說:
    異端者,非我族類也
    一言以蔽之:順我者生,逆我者死

    基督教分辨異端的方法,也是一樣,有些人會根據三大信經來判斷,不過這只是某些主流教會的方法。事實全在乎於各門各派自己的立場。

    引用史學家房龍的一段文字:
    一群狼不容忍一隻與眾不同的狼 ( 過強或過弱),就一定要除掉這個不受歡迎的傢伙。
    吃人族的部落中,誰的癖性會觸怒神明,給整條村帶來災難,部落就不能容忍他,非要野蠻地把這人趕去荒野不可。

    異端審判,其實在我們社會中,每一天都在發生,而且並不只限於基督教會。
    在政治上,也同樣存在不同群族的狼,對其他不同的狼進行異端審判。
    社會上,也是一群群的狼族,在互相地進行異端審判。
    每一群狼中,都有他們群族的信仰。每一群狼中,都有屬於他們的神明。
    對於個別不肯守教義,企圖觸怒神明的狼,都會被狼群仇恨。

    可是,這所謂神明,跟本只是狼群的迷信。
    狼當然不知道,但人怎會不知道?
    可是人卻仍然熱衷在異端審判的狂熱之中。

    人,其實始終還存在著一點獸性 ...........

    星期日, 3月 27, 2005

    基督教與祆教

    祆教,或稱瑣羅亞斯德教,伊斯蘭教徒稱此教為拜火教,拜火教此稱呼當中其實含有一些貶意的。
    我之所以認定基督教是源自瑣羅亞斯德教,是有根據的。

    其實,基督教以瑣羅亞斯德教的經典《阿維斯陀》作為舊約,比用猶太人的經典作為舊約,是更合乎基督教的需要的。

    正如很多人都說,猶太人的舊約和基督教的新約所描述的根本是完全不一樣的兩個神。事實上,我懷疑基督教包括耶穌在內,跟本就從沒有參考過猶太人的舊約,而直接從祆教發展出來的。

    祆教有很明確的天使和魔鬼的概念,這個概念比猶太教更清晰。
    代表光明的善神阿胡拉·瑪茲達的隨從是天使
    代表黑暗的惡神安格拉·曼紐的隨從是魔鬼

    善神阿胡拉·瑪茲達創造了世界和人,而他會每一千年產生一個兒子,他指定第三個兒子為救世主。救世主的目的,是徹底肅清魔鬼,使人類進入「光明、公正和真理的王國」

    祆教相信人死後,會根據其生前的所作所為去決定入地獄還是天堂。

    另外,瑣羅亞斯德教相信世界末日,那時會有一次最後審判,罪惡會因此蕩除而好人會復活。

    以上這些例子都正正跟基督教的信仰是一樣的。而這些東西都是原始猶太教沒有的。
    所以我認為,基督教應該放棄猶太人的舊約,改以《阿維斯陀》作為基督教的舊約,因為《阿維斯陀》實在比猶太人的聖經更能與基督教的新約呼應。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在早期基督教發展中,不少學者的研究都肯定了祆教對基督教有很大的影響。祆教的影響並不單單止對基督教,對於伊斯蘭教和後期猶太教同樣有不少的影響。雖然祆教是二元論,但祆教也可以說是一神信仰之父!

    東方三博士

    看了Discovery channel 的 "三智者的遺骨"( 最近真是特別多關於聖經的紀錄片 ),內容是講福音書中,那來自東方的博士。
    一般人都稱他們為東方三博士,但實際上馬太福音並沒有說明是三位人兄,只是說:
    [馬太 2:1] 有幾個博士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


    另外,也提到耶穌的出生不是在十二月廿五日,這日應該是太陽神日,耶穌的出生也不可能在十二月:
    [路加 2:6-8] 他們在那?的時候、馬利亞的產期到了。就生了頭胎的兒子、用布包起來、放在馬槽?、因為客店?沒有地方。 在伯利恆之野地?有牧羊的人、夜間按著更次看守羊群。


    耶穌不可能在十二月旦生,因為伯利恆十二月的夜晚是十分寒冷,跟本不適合放羊
    耶穌的出生月份,最合理的應該是四月之後,而伯利恆的牧羊人的確從古到今,都有在四月夜晚放羊的習慣。

    另外,關於東方三博士的來歷:
    [馬太 2 :1] Wise-men from the east came to Jerusalem,

    原文的 wise-men 是 magi, magi 是波斯語,是波斯祭司的意思。因此推斷,他們是波斯祆教徒。這些祭司是解夢和占星的高手。而按聖經記載,這三位人兄的行為確實合乎波斯祭司的舉動:

    [馬太 2:2] 那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在那?。我們在東方看見他的星、特來拜他。
    [馬太 2:12] 博士因為在夢中被主指示、不要回去見希律、就從別的路回本地去了。


    其實,正如聖杯一樣,東方的博士並不是我一向關心的題目,但得知東方的博士原來是祆教祭司之後,我的興趣又回來了!因為我認為,基督教並不是源自猶太教,而是源自波斯瑣羅亞斯德教,瑣羅亞斯德教就即是祆教,而伊斯蘭教則稱此教為「拜火教」。
    如果,東方三博士真的是祆教祭司,那麼,新約聖經中一直所宣稱的主,便不會是耶和華,而是祆教的善神阿胡拉·瑪茲達。
    基督教中各種天堂、地獄、世界末日、最後審判、救贖等等觀念,其實全都來自瑣羅亞斯德教的,如果說基督教是源自瑣羅亞斯德教,現在看來,可能性更大了!

    聖杯傳說

    小說達文西密碼所引起的反應,真是過引,其中講到關於聖杯。
    先旨聲明,我不是聖杯專家,我從來對聖杯都沒有興趣研究,不過看了許多攻擊達文西密碼的節目,其中特別關於聖杯的,我覺得很攪笑。

    基督教聖經新約福音書中,聖杯從來就不是一件聖物,何以會變成如約櫃般重要呢?可能由於基督教希望有些聖物去拜一拜,不要讓猶太人的約櫃專美。

    但是聖杯原來根本只是小說情節,整個聖杯的傳說,例如聖杯的下落、聖杯的形狀以及所有資料,都是亞瑟王故事的情節。亞瑟王尋找聖杯的故事其實十分聞名,不知道亞瑟王是甚麼的話,那應該聽過圓桌武士吧!
    亞瑟王和他的圓桌武士尋找聖杯的故事,令當時不小人著迷,為迎合市場需要,於是許多小說家都跟風地創作了許多關於尋找聖杯的故事,以這些故事幾乎全都是以亞瑟王和圓桌武士的故事作為創作時的參考資料。
    結果,因為不同的作家,都以相同的資料去創作聖杯故事,而這些資料又的確是以歷史根據作為故事背景,最後竟令人相信聖杯的存在是真實,並且有收藏家聲稱擁有聖杯,更有趣的是竟然有教堂真的展示出所謂的聖杯出來。

    許多基督徒質疑達文西密碼的真實性,試圖踢爆書中情節是虛構,一本小說竟被人以歷史規格去看待。
    同樣的一本叫聖經的書,卻沒有以同樣嚴肅和認真的規格去進行考古。就好像聖杯傳說一樣,當同一個故事,由不同的作者依據同一個方向寫出來,再加入真實歷史作為故事背景,最後就變成了歷史事實的全部!

    一個謊話,只要被不停地說,的確可以變成事實。

    神神化化

    神神化化的神,是指神話,化是指文化。
    神話和文化向來都是關係密切的,神話孕育了宗教,宗教變成文化,產生各種思想。
    我從小到大便對宗教、信仰,特別是神話故事深感興趣,自從第一次聽過一千零一夜的亞里爸爸與四十大盜的故事之後,我便對神話故事著迷,從而產生對宗教的興趣,曾經為了認識基督教而成為教徒,可想而知是如何狂熱。

    開設此 blog 是為了分享各種神話、宗教背後的意義、歷史、藝術和引伸出來的社會、文化等,本 blog 並沒有特定的個別宗教主題,任何宗教、信仰都是此 blog 的範圍。

    希望讀者會感興趣。

    另外,如果大家有甚麼關於宗教、文化等的有趣網站,歡迎提供,只需要回應此 post 就可,一見到便會加入連結網站。


    加入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