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2月 17, 2005

原來 WTO 並未如想像中那樣

WTO 終於在香港舉行,可惜最大問題是所有報導焦點都集中在示威者當中,特別是南韓農民的一舉一動,成為了是次會議所有報導的焦點,由主流媒體以致到聲稱非一般角度的獨立媒體,報導重點都完全一致,就是示威。

然而,WTO 並不是一場國際示威匯演,他是世界貿易組織,舉辦的地點是會展。可是媒體似乎對會展內的情況都沒有一點興趣,畢竟示威的確較會議好看。

結果,要看會展場內的新聞,還是要靠官方發方的新聞,以及外國媒體的報導,這實在令我對香港傳媒十分失望,但同時也慶幸有 internet 。

然而,會展場內的新聞,其實一點也不悶,而且還很精彩。
備受關注的農業問題成為會議焦點,發展中國家圍繞著歐美的方案提出批評,認為歐美並沒有滿足發展中國家的要求。
而歐美國家則認為自己已經作出了最有誠意的讓步,歐盟、美國以及日本紛紛提出自己的援助方案。例如美國宣布其對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援助將從今年的13億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27億美元;日本宣布將在今後3年內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億美元貿易援助;歐盟則宣布將其貿易援助從目前的4億歐元提高到2010年的20億歐元。

但是由於歐美國家在削減農業補貼和農產品關稅方面始終不肯作出實質性讓步,美國被批評是在拖延削減農業補貼和開放市場,以便可繼續推銷其農業產品到落後國家。

因此 G20 各部長則一致批評美國和歐盟並沒有顯示出誠意,況且,歐美增加金錢援助只會同時增加發展中國家的債務,對發展中國家並沒有真正好處。

發達國家不肯削減農業補貼,把產品廉價傾銷到發展中國家,在廉價傾銷下令發展中國家失去市場競爭力,發達國家把市場壟斷,使其他國家失去發展機會,也令工人失去工作和賺取收入的機會。

WTO 已經進入第四日,但是在許多問題無法達成共識和互不讓步的情況下,WTO 會議成果實在並不樂觀,而農業問題未解決,其他議題也似乎無法展開。

然而,WTO 始終是沒有基層代表的會議,落後國家的農民、血汗工人以及環保問題等都成為代表用來談判的工具,代表議會者除了要平衡國際貿易需要,同時要面對國內的政治壓力,而小市民卻成為角力的磨心。
另外有很多國家或地方代表,例如香港,議會代表都不會向當地市民交代 WTO 協議內容,就好像把整個地方經濟當做私人財產一樣,把公眾利益私自放在 WTO 的談判桌上。

WTO 可說吃力不討好,而且越攪越錯綜複雜,越攪越麻煩,是一個無底深淵。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