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0月 16, 2006

從“祅”字看拜火教的地位

蕭若元曾在風蕭蕭節目中講過“祅”字是讀“光”音,但是我從黃錫凌《粵音韻彙》卻查到這個字讀“牽 (hin1)”音,到底這個字是怎樣讀呢?我到現在還是不肯定的說,不過我在有邊讀邊無邊讀字之下已習慣了讀做“沃”音

根據中國史學家陳垣 (1880-1971) 在 1923 年發表的《火祅教入中國考》一文中,對“祅”字有如此考究:

『西曆紀元前五六百年,波斯國有聖人,曰蘇魯阿士德 Zoroaster,因波斯國拜火舊俗,特倡善惡二原之說;謂善神清淨而光明,惡魔污濁而黑暗,人宜棄惡就善,棄黑暗而趨光明,以火以光代表至善之神,崇拜之,故名拜火教。因拜光又拜日月星辰,中國人以為其拜天,故名之曰火祅。祅者天神之省文,不稱天神而稱祅者,明其為外國天神也』

『曰天神,曰火神,曰胡天神,皆唐以前之稱。祅字起於隋唐末唐初,北魏南初時無有,魏書康國傳雖有祅字,然魏收書西域傳原佚,後人手持取北史西域傳補之。北史西域傳之康國傳,則又全採自隋書,故與其謂祅字始見於魏書,母寧謂祅字始見於隋唐。祅蓋唐初之新造字也』


從 陳垣 先生這段考究可見,“祅”字是於隋唐時代的新造字,而此字也是專為拜火教而設,我們都知唐代有很多外來文化和宗教,除拜火教外,還有佛教、摩尼教、景教等,但只有拜火教有專為其宗教而設的字,可見拜火教於唐代有著某種程度的影響力

其他宗教名稱的來源:
佛教的佛字,取自詩經?周頌?敬之:『維予小子,不聰敬止。日就月將,學有緝熙於光明。佛時仔肩,示我顯德行。 』當時的佛字讀作 but ,與 Buddha 音相似,因而被佛教使用

摩尼教之摩尼完全是 Mani 的音譯

景教是指當年基督教的聶斯脫利派 (Nestorianism)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真常之道,妙而難名,功用昭彰,強稱景教』,瑞典漢學家 Bernhard Karlgren 認為,古代景字讀音與 Christ 和 Catholic 相近,因而被當年在華的聶斯脫利派教士用作為基督教之漢名

沒有留言: